驚人發現:植物、真菌、細菌甚至病毒也擁有毒素傳遞系統!
最新研究揭示,許多植物、真菌、原生生物、細菌甚至病毒都擁有複雜的毒素傳遞系統,這些系統與動物界中的毒蛇、蠍子和蜘蛛等毒液傳遞系統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更為複雜。
研究團隊展示了四種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物種,它們各自擁有獨特的毒素傳遞方式:(A) 與螞蟻共生的植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以換取保護;(B) 寄生植物的吸器,攻擊其他植物;(C) 帶刺植物的刺毛;(D) 植物中的針晶體,能夠刺穿動物的口腔黏膜。這些例子顯示,植物界的毒素傳遞機制多樣且精妙。
長期以來,毒理學家和生物學家一直對有毒生物及其分泌物進行研究,這不僅是因為人類接觸這些毒素後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更因為這些毒素在治療人類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科學家們透過研究毒素與目標細胞和組織的相互作用,開發了無數天然實驗,並在此基礎上探索了毒素的分類,特別是毒物與毒液的區別。
根據共識,生物毒素可以根據其傳遞方式分為三類:毒物(被動傳遞,如攝入、吸入或表面吸收)、毒素(透過噴射、噴灑或塗抹傳遞到體表)以及毒液(透過刺傷或咬傷傳遞到內部組織)。擁有這些毒素的生物分別被稱為有毒、毒素性或毒液性生物。這種分類為研究毒素的演化提供了有意義的框架,包括其生化結構、合成、儲存和應用相關的結構,以及其功能角色。
過去,關於毒液和毒液動物的討論幾乎完全集中在動物界。毒液的使用在至少104個動物門類中獨立演化,顯示了這一特徵的驚人適應性。然而,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其他生物是否也擁有毒液傳遞系統?
「我們的研究表明,毒液在解決捕食、防禦和競爭等問題上的應用遠比以往認知的更為廣泛,」洛馬琳達大學的研究員威廉·海斯教授表示。「長期以來,毒液動物一直是生物學家的研究焦點,但現在我們發現,動物只是我們可以探索有意義工具和治療方法的生物中的一小部分。」
研究指出,植物透過刺、棘和刺毛將毒素注入動物體內,有些植物甚至與螞蟻共生,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以換取保護。此外,細菌和病毒也演化出了類似分泌系統或收縮注射系統的機制,透過宿主細胞和傷口將毒素引入目標。
「我長期研究響尾蛇的毒液,並在十多年前開始探索更廣泛的毒液定義,」海斯教授分享道。「在撰寫一篇關於毒液定義的論文時,我們發現了許多非動物的例子,並決定深入研究,挖掘那些可能被忽視的案例。」
這項研究為新發現鋪平了道路,作者希望它能促進跨學科專家與科學家的合作,進一步探索毒液在多樣生物中的演化路徑。「我們對毒液分化的演化途徑的理解才剛剛開始,這包括基因複製、現有基因的借用和自然選擇,」海斯教授總結道。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Toxins》期刊上,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_____
William K. Hayes et al. 2025. 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The Remarkable but Overlooked Diversity of Venomous Organisms, with Candidates Among Plants, Fungi, Protists, Bacteria, and Viruses. Toxins 17 (3): 99; doi: 10.3390/toxins1703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