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定位技術大突破!比利時博士研發互通系統解決建築導航難題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WISE實驗室的研究員Maxim Van de Wynckel,於2025年6月30日成功透過電腦科學博士論文答辯。歷時六年的研究中,他專註解決現代科技面臨的重大挑戰:如何讓室內定位系統能夠更有效地協同運作?
室內定位技術應用範圍廣泛,從醫院導航app、工廠貨物追蹤系統,到博物館、機場和購物中心的智慧導引都派得上用場。但現有系統多數僅針對單一建築或情境設計,使用不同的技術語言,導致彼此無法相容。
Van de Wynckel解釋:「目前使用的技術如藍芽、Wi-Fi或感測器等種類繁多,但缺乏相互連結與互通性,這使得系統難以重複使用,也阻礙了資料的安全共享。」
他的博士論文提出多項創新解決方案:
POSO定位描述語言:如同字典般讓不同系統能用相似方式描述位置,大幅提升資料互通性。
SemBeacon智慧信標系統:基於藍芽技術,為信標加入語意資訊,讓裝置能識別「緊急出口」或「無障礙入口」等特定位置型別。
OpenHPS開放平臺:提供彈性的軟體框架,讓開發者能混合使用多種技術建立新應用。Van de Wynckel強調:「OpenHPS證明系統協作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現階段就能實現。」
研究同時著重「可發現性」議題,探討如何讓裝置或使用者快速識別環境中可用的定位系統。解決方案包括透過網路發布服務,或利用Solid個人資料庫——讓使用者能自主控制位置資料的存取許可權。
「在醫療照護或住宅等敏感場域,確保個人資料自主權尤其重要。」Van de Wynckel特別強調隱私保護的重要性。
他的研究成果已獲國際學界肯定:2022年在國際語意網大會(ISWC)發表POSO本體論文,並於室內定位導航會議(IPIN)提出基於Solid的隱私保護架構。2023年發布的SemBeacon規範更獲得開發者社群廣泛採用。2020至2025年間,他持續為OpenHPS框架貢獻開源演演算法與資料集。
Van de Wynckel總結:「我的目標是讓室內定位技術能像GPS般普及,同時兼顧互通性、適應性與隱私保護三大核心價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