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遇見卡古鳥:不會飛的珍稀鳥類,擁有獨一無二的「鼻角」特徵

遇見卡古鳥:不會飛的珍稀鳥類,擁有獨一無二的「鼻角」特徵

在鳥類世界中,新喀裡多尼亞特有的卡古鳥(又稱卡咕鳥)堪稱最奇特的物種之一。這種不會飛的鳥類最引人注目的特徵,莫過於牠們鼻子上那對獨特的「鼻角」——由皮膚構成的瓣狀結構,完美覆蓋著鼻孔。這個特徵甚至反映在牠們的學名「Rhynochetos jubatus」中,屬名「Rhynocetos」源自希臘文的「鼻子」和「角」。

科學家推測,這些鼻角在卡古鳥翻動森林地面的落葉層覓食時,能有效防止塵土和碎屑進入鼻腔。這種適應性特徵對牠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因為卡古鳥主要以昆蟲、蝸牛和蜥蜴等小動物為食,經常需要將喙伸入岩石縫隙和落葉堆中尋找美味。

然而,這個既奇特又實用的特徵正面臨永遠消失的危機。這並非因為演化過程要淘汰它,而是由於卡古鳥已成為瀕危物種——而這完全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惡果。回溯19世紀末,當歐洲人開始在新喀裡多尼亞群島定居時,卡古鳥曾因頭冠羽毛被大量獵殺而瀕臨滅絕,當時這些羽毛是帽子裝飾的流行元素。

雖然這股獵殺風潮最終平息,但卡古鳥仍持續面臨生存威脅。外來物種(如野狗)的捕食,加上棲息地不斷喪失,導致族群數量持續下滑。目前估計全球僅存600至2000隻卡古鳥,處境依然岌岌可危。

值得欣慰的是,保育工作已顯現成效。數十年來,保育人士透過繁殖計畫和防治外來掠食者等措施,努力確保這個物種的存續。負責管理藍河公園的尚-馬克·梅里奧向《衛報》透露,1984年園內僅有約60隻卡古鳥,而到2024年,數量已突破1000隻。「現在森林中隨處可見新的卡古鳥伴侶,」梅里奧興奮地表示,「卡古鳥族群狀況非常好,數量持續增長,情況再理想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