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古城壁畫揭秘:酒神狂歡與女性解放的古老儀式
龐貝考古公園近日宣佈,在一座建於西元前40至30年的宴會廳中,發現了一幅覆蓋三面牆壁的大型壁畫。這幅壁畫描繪了獻給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s)的入會儀式,這位古希臘神祇與葡萄酒、節慶、歡樂以及各種瘋狂行為息息相關。
壁畫場景充滿了狂歡與混亂,完美體現了酒神的精神。畫面中,戴歐尼修斯在狂喜的舞蹈中引領著一群狂野的追隨者。酒神的女信徒(稱為Bacchantes)與獵人共舞,獵人肩上扛著被宰殺的山羊,手中握著劍與動物內臟。神話中的半人半獸生物(稱為Satyrs)吹奏著笛子,另一位則將葡萄酒從肩膀倒入另一個杯子。
在場景的核心,一名凡人女子站在一位手持火炬的年老追隨者身旁,彷彿即將被引入戴歐尼修斯的神秘儀式。這位神祇象徵著死亡與重生,並向信徒承諾同樣的命運。龐貝考古公園館長Gabriel Zuchtriegel表示:「這是一種狂野、狂喜生活的隱喻,正如歐裡庇得斯(Euripides)的劇本中所言,追求『不同、偉大且可見的事物』。對古人而言,Bacchae代表了女性狂野且難以馴服的一面——那些拋棄孩子、家庭與城市,離開男性秩序,自由舞蹈、狩獵並在深山野林中生食肉類的女性。」
他補充道:「簡而言之,這與那些模仿愛與婚姻女神維納斯(Venus)的『美麗』女性截然不同,後者會在鏡前打扮自己,讓自己更漂亮。」
儘管這幅壁畫富含神話意義與歷史價值,考古學家也指出,它同時具有平凡的功能。正如21世紀的生活,並非所有事物都深刻、沉重且富有意義。Zuchtriegel解釋:「這些壁畫具有深刻的宗教意義,但在這裡,它們的功能是裝飾宴會與派對的空間,就像我們在紐約的義大利餐廳牆上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複製品,只是為了營造氛圍。」
他繼續說道:「在這些精彩的壁畫背後,透過虛幻與現實的遊戲,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古代世界的宗教危機跡象,但也能感受到一種古老儀式的偉大,這種儀式可追溯至至少西元前第二千年的邁錫尼與克里特文明,當時的戴歐尼修斯也被稱為Zagreus,即野生動物的主宰。」
西元79年,龐貝因附近的維蘇威火山爆發而毀滅,數千人死於這場災難。儘管悲劇性十足,火山爆發的特殊條件卻讓這座古城得以儲存數世紀,為現代研究者提供了窺探古羅馬日常生活的絕佳視窗。
正如這些新發現的壁畫所揭示的,龐貝絕非一座沉悶的城市——它充滿了人性、放縱與對生活中最放蕩享樂的迷戀,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繁華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