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點】從楓樹種子獲取靈感!新加坡團隊打造革命性單旋翼無人機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研究團隊歷經十年研發,成功開發出一款僅靠單一旋翼就能連續飛行26分鐘的微型無人機。這項突破性設計靈感源自楓樹種子(俗稱翅果)的自動旋轉特性,徹底改寫了小型飛行器的效率定義。
時光回溯至2015年,當時為慶祝新加坡建國50週年,由符祥輝副教授帶領的學生團隊挑戰開發續航力達50分鐘的無人機。雖然最終成功完成SG50多旋翼無人機計劃,但為了達成目標,機體不得不設計得龐大且笨重。
十年後的今日,研究團隊轉換思維,從大自然汲取靈感。他們觀察到楓樹種子在飄落時,能透過單一旋翼結構產生驚人的氣動效率。這種被稱為「自動旋轉」的物理現象,啟發團隊開發出僅重32克、卻能穩定懸停26分鐘的輕量化單旋翼機。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快報》,這款無人機每瓦特功率可負載9.1克,效能遠超同級微型飛行器。團隊成員蔡欣瑜博士指出:「我們證明瞭只要氣動設計得當,微型飛行器也能擁有媲美大型系統的續航力。」
這項突破的關鍵在於結合傳統氣動理論與AI最佳化技術。研究團隊採用代理最佳化法,精確調整機翼形狀、俯仰角和質量分佈,最終達成極簡卻高效的設計。符副教授強調:「楓樹種子的每個部位都參與升力產生,我們將這個原則完美應用在機體設計上。」
這項技術已獲得實際應用,包括開發可重複使用的輕型無線電探空儀(radiosonde),該設計更榮獲2024年詹姆士戴森獎永續發展獎項。展望未來,團隊正著手提升載重能力與續航時間,目標是在新加坡60週年國慶時,推出飛行時間超過60分鐘的SG60單旋翼機。
符副教授總結道:「這項研究展示瞭如何將嚴謹的工程技術與發想設計結合,將自然靈感轉化為實用科技平臺。」隨著持續發展,這項技術將在氣象監測、環境偵察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展現「以小博大」的無限可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