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波回收技術:讓「永久化學物質」華麗轉身變再生資源
科技
05-08
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團隊近期在燃料電池回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利用聲波分離材料的創新技術。這項技術不僅能有效回收貴重金屬催化劑,更能解決PFAS(全氟烷基物質)汙染環境的棘手難題。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RSC永續化學》和《超聲波聲化學》期刊。
PFAS素有「永久化學物質」之稱,因其難以分解的特性,容易汙染飲用水源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已呼籲政府採取行動,降低供水系統中的PFAS含量。燃料電池與水電解槽作為氫能源系統的核心元件,其關鍵材料「催化劑塗覆膜」(CCMs)含有珍貴的鉑族金屬,但過去因催化劑層與PFAS薄膜的強力黏合,使得回收工作困難重重。
萊斯特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革命性的回收方法,先以有機溶劑浸泡,再透過超聲波震盪技術,僅需不到一分鐘就能將貴金屬催化劑與聚合物薄膜分離。該校化學系楊傑克博士表示:「這項技術操作簡便且易於規模化,我們終於能避免使用強效化學藥劑來分離PFAS薄膜與貴金屬,徹底改變燃料電池的回收方式。」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開發連續剝離製程,採用特製的超聲波刀,透過高頻震動加速薄膜分離。這項創新技術在常溫下僅需數秒就能完成催化劑分離,兼具環保效益與經濟可行性。此研究是與永續科技領導企業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合作完成,展現產學合作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性。
莊信萬豐首席研究科學家羅斯·戈登指出:「高強度超聲波分離技術徹底改變燃料電池回收方式。我們很榮幸能參與這項開創性研究,讓氫能源技術更永續且更具經濟效益。」隨著燃料電池需求持續增長,這項突破性技術將為清潔能源關鍵元件建立迴圈經濟模式,推動燃料電池技術邁向更環保、更經濟的未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