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暴龍王朝崛起之謎:最新研究揭開霸王龍亞洲血統

暴龍王朝崛起之謎:最新研究揭開霸王龍亞洲血統

倫敦大學學院古生物學團隊最新研究指出,雖然暴龍屬最可能起源於北美洲,但其直系祖先其實是在7000多萬年前從亞洲遷徙而來。

研究團隊由博士生卡修斯·莫里森領軍,同時發現暴龍科與其近親巨盜龍科體型快速增長的時期,正好與9200萬年前全球氣溫高峰後的冷卻期吻合。

這暗示暴龍與其近親可能比其他恐龍更能適應寒冷氣候,或許因為牠們擁有羽毛或更接近溫血的生理結構。

莫里森表示:「關於暴龍地理起源的爭論相當激烈,古生物學界長期分成亞洲起源派與北美起源派。我們的模型顯示,暴龍的『祖父母輩』很可能是從現今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陸橋遷徙到北美。」

這項發現與過去研究相符——暴龍與亞洲近親(如特暴龍)的親緣關係,比與北美親戚(如懼龍)更接近。雖然北美已出土數十具暴龍化石,但研究團隊認為其直系祖先的化石可能仍埋藏在亞洲某處。

研究確認暴龍本身演化於北美西部的拉臘米迪亞地區,並廣泛分佈於此。團隊反駁去年關於新墨西哥州發現的麥氏暴龍比暴龍早300-500萬年的說法,認為該化石年代測定不可靠。

研究人員透過數學模型分析暴龍科與巨盜龍科的全球遷徙路徑,考量化石紀錄缺口、演化樹、古地理與氣候等因素。結果顯示巨盜龍分佈範圍比想像更廣,可能起源於1.2億年前的亞洲,後擴散至歐洲與岡瓦納大陸(含現今非洲、南極與南美)。

與暴龍不同,巨盜龍演化出修長頭部與等人高的前肢,配備35公分長的致命利爪。科學家推測牠們可能以不同獵物為食——在南方大陸捕食幼年蜥腳類恐龍,而暴龍則獵殺三角龍、埃德蒙頓龍與甲龍等拉臘米迪亞物種。

兩類恐龍體型暴增的時期,恰逢全球氣溫從白堊紀極熱期(9200萬年前)轉冷之際。研究認為這可能與頂級掠食者鯊齒龍科滅絕留下的生態空缺有關。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羅蘭多博士指出:「巨盜龍早期曾是分佈廣泛的多元恐龍群,隨岡瓦納大陸分裂,牠們逐漸特化成區域頂級掠食者——在亞洲被暴龍取代,卻在澳洲與巴塔哥尼亞稱霸生態系。」

這項顛覆性研究已發表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為恐龍王朝更迭提供全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