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機器人潛入南極「末日冰山」A-68a 揭開它如何撼動地球生態

機器人潛入南極「末日冰山」A-68a 揭開它如何撼動地球生態

2017年7月,南極拉森C冰棚崩裂出一座巨型冰山,命名為A-68a。這座龐然大物佔據冰棚總面積的12%,相當於5,800平方公里(約2,200平方英里),比整個臺北市還要大上20倍!隨著它在南冰洋漂流,這座冰山逐漸分崩離析。到了2021年4月,美國國家冰中心正式宣佈A-68a「壽終正寢」——它已碎裂成無數小冰塊,小到無法追蹤。

不過科學家可沒浪費這個千載難逢的研究機會。2021年2月,英國南極調查局(BAS)派出兩臺名為「末日堡壘-405」和「HSB-439」的潛水機器人,近距離監測這座「超級冰山」融化對生態系的影響。這項任務堪稱史詩級挑戰,因為冰山不僅會移動,漂流路線更是難以預測。

研究主要作者娜塔莎·盧卡斯博士回憶:「我們在疫情封鎖期間,遠距操控12,000公里外的機器人。靠著偶爾才能取得的衛星雲圖定位冰山,過程中還損失一臺機器人,另一臺甚至三度被困在冰山底下!」歷經17天驚險任務後,機器人終於帶著寶貴資料凱旋歸來。

這些水下探測器記錄了周邊海域的鹽度、溫度、葉綠素濃度(反映海洋生物量),甚至測量了水中微粒的反光率,讓科學家能「透視」海面下的狀況。資料顯示,這座巨無霸冰山正在底部快速融化,破壞了南極海域特有的「冬季水層」——這層由夏季暖水覆蓋冬季冷水形成的天然屏障,原本像鍋蓋般鎖住深海養分。

但冰山的融化攪亂了這鍋「海洋濃湯」。當屏障被打破,富含鐵、矽等礦物質的深層海水向上湧升,瞬間滋養了大量浮游生物,進而牽動磷蝦、魚類、鯨豚到企鵝的整條食物鏈。更關鍵的是,這種攪拌作用會改變海水溫度、鹽度及養分分佈,直接影響海洋與大氣間的熱能與碳交換。

盧卡斯博士強調:「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這類超級冰山會越來越多。我們首次在如此近距離進行測量,這些發現將幫助人類預測未來極地生態與全球氣候的連鎖反應。」這項突破性研究已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