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省電術:掌握電價波動,輕鬆降低電費開支
您是否曾想過,若能提前一天收到手機通知,告知隔天電價最高的時段,您會因此調整用電習慣嗎?研究證實,即時的用電資訊確實能有效改變我們的能源消耗模式。
無論是冬季取暖或夏季降溫導致電費暴增,節省電費始終是民眾關心的議題。與其完全捨棄暖氣改燒柴火,或勉強忍受高溫調高空調設定,更聰明的做法是避開用電高峰時段。畢竟,電網擴建的成本最終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提升整體供電效率對大家都有利。
挪威科技大學研究員Matthias Hofmann指出:「家庭使用者確實能根據電價調整用電行為來節省開支,這種彈性用電模式對電力系統也有正面效益。」避開用電高峰不僅能減輕民眾負擔,更能防止電網在需求旺季時超載。當水庫水位下降,水力發電業者會調高電價以反映資源稀缺性,這種價格訊號正是平衡電力系統的關鍵機制。
挪威的獨特之處在於多數家庭採用隨市場波動的即時電價合約,配合智慧電錶的每小時計費功能,讓民眾能透過調整用電時段直接省錢。Hofmann透過「iFleks」研究計劃發現,當受試家庭收到明確的價格預警與省錢建議時,半數會主動採取節電措施。2022年歐洲能源危機期間,更高達80%的挪威家庭自發性減少用電。
研究顯示,多數民眾對電價變動的反應屬於「週期性調整」而非「即時應變」。例如冬季長期調低室溫設定,卻較少關注每日的時段價差。若能匯入自動化控制系統(如智慧充電裝置),可創造16%的節電效益,遠高於手動調整的11-13%。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家庭同樣展現出優異的用電彈性,完全打破「經濟弱勢族群難調整用電」的刻板印象。
Hofmann建議供電業者應強化資訊推送服務,例如在電價波動時主動傳送手機通知,具體說明可採取的節電行動與預期效益。現階段輸電費用的計算方式(取每月用電量最高的三小時平均值)對一般民眾過於複雜,若能改採更直觀的計費方式並提前預警電網負荷時段,將更有助於引導民眾配合調節用電。
「關鍵在於讓民眾清楚知道何時該節電,以及具體能省下多少錢。」Hofmann強調:「當每個人都能聰明用電,整個電力系統的運作成本自然會降低,這才是真正的全民共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