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0年前木乃伊DNA解碼 揭開古埃及神秘面紗
科學界近日完成一項重大突破!研究團隊成功對距今4800年的古埃及人體DNA進行全基因組定序,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為解開古埃及文明起源之謎提供了全新線索。
這項研究由英國法蘭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與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共同完成。研究團隊從開羅以南265公里處的紐瓦拉特村莊出土的一具遺骸牙齒中提取DNA樣本,這具遺骸可追溯至埃及古王國時期之前的重要轉型階段。
主導研究的亞伯丁大學古代生物分子學講師林納斯·吉爾蘭-弗林克表示:「這具遺骸經歷了不可思議的旅程。」原來,這具遺骸是在英國殖民時期,由埃及文物局捐贈給英國考古學家約翰·加斯唐領導的挖掘委員會。最初被運往利物浦考古研究所,後來轉移至利物浦世界博物館。令人驚嘆的是,它甚至在二戰期間的轟炸中倖存下來,而博物館收藏的大部分人類遺骸都在空襲中被毀。
基因分析顯示,這位古埃及人80%的血統可追溯至北非原住民,另有20%來自肥沃月灣地區,特別是美索不達米亞一帶(今伊拉克地區)。這項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首次從基因層面證實了古埃及與西亞地區存在人口流動與文化交流。
從遺骸的骨骼特徵推斷,這位男性死亡時年齡約44至64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骨骼顯示出長期伸展四肢坐姿的肌肉痕跡,研究團隊推測他可能從事製陶或其他需要類似動作的工藝。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人類學教授喬爾·愛爾蘭指出:「他的坐骨明顯增大,手臂有大幅擺動的跡象,且右腳有嚴重的關節炎。這些線索都指向製陶工作,特別是使用陶輪。」
然而研究人員也發現矛盾之處:以陶工的身份而言,他的墓葬規格顯得過於高階。這可能意味著他是一位技藝超群或社會地位特殊的工匠。這具遺骸被安葬在山坡墓穴中的陶罐內,這種獨特的埋葬方式或許正是其DNA得以儲存4800年之久的關鍵。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希望與埃及學者合作,進一步探索古埃及時期的移民模式與血統變遷。正如第一作者阿德琳·莫雷茲-雅各布斯所說:「透過整合這具遺骸的DNA、骨骼和牙齒線索,我們已經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影象。期待未來能找到更多古埃及DNA樣本,精確追溯西亞人口遷入埃及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