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考古 > DNA解密:4500年前中國東部竟是母系社會?

DNA解密:4500年前中國東部竟是母系社會?

最新考古研究發現,約4500年前的中國東部地區存在著罕見的母系社會結構。國際研究團隊在山東傅家遺址發現的墓葬中,透過DNA分析揭示出兩個由女性領導的氏族,這種社會形態持續了至少10代人之久。

研究人員在傅家遺址發現了兩處相隔約100公尺的墓葬區,總共發掘出超過500座墓葬。經放射性碳定年測定,這些墓葬的年代約在公元前2750年至2500年之間。研究團隊從中選取了60具人骨進行詳細的DNA分析,其中14具來自北墓區,46具來自南墓區。

分析結果顯示,北墓區的14具遺骸都具有相同的線粒體DNA(mtDNA),這表明他們都屬於同一個母系血緣。而南墓區的46具遺骸中,有44具共享另一種線粒體DNA譜系。最令人驚訝的是,男性遺骸的Y染色體分析顯示出高度多樣性,這意味著埋葬在這裡的人們的父親來自不同的血緣,而母親則有親緣關係。

「這種埋葬方式完全符合母系社會的普遍規範,」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無論男女,傅家遺址的居民都嚴格按照母系血緣進行埋葬,特別是青少年和成年男性都被專門埋葬在母系氏族墓地中。

這種以母系血緣組織社會的情況在考古記錄中極為罕見。此前全球僅有3個類似案例: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峽谷、德國南部的凱爾特精英,以及英國鐵器時代的杜羅特里吉人。不過類似習俗在當代東南亞的母系社會中仍有保留。

深入研究還發現,在10代人期間,這個社群中存在著相當高的「血親通婚」比例。許多人可能與二代表親或三代表親結婚,更有4具遺骸顯示出與一代表親或更近親屬交配的跡象。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情況在小型封閉社會中難以避免。

「這是在東亞新石器時代首次發現這種獨特的社會組織形式,」研究團隊表示。未參與此研究的山東大學考古學家董豫(音譯)表示:「能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發現母系社會,這令人非常振奮。」

傅家遺址的研究為我們理解從小型社會向複雜社會過渡時期的社會環境條件提供了重要線索。研究人員認為,未來的DNA分析和考古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釐清早期人類社會中的母系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