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突破性技術,千倍放大宇宙微弱訊號,揭開暗物質之謎
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原子干涉儀,能夠將微弱的訊號放大一千倍,其靈敏度比以往技術提升了五十倍。這項技術利用雷射脈衝操控原子,並修正了長期以來影響精準度的缺陷。透過這項創新,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探測到來自暗物質、暗能量和重力波的超微弱力量。
暗物質的存在一直是科學界的謎團,因為它與普通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其微弱,即使是最先進的儀器也難以捕捉。如今,西北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工具,能夠將極微弱的訊號放大一千倍,這項技術被稱為原子干涉儀。與以往版本不同,這種新型干涉儀能夠自我修正雷射脈衝中的缺陷,從而達到前所未有的精準度。
這項突破使得原本無法探測的訊號變得可測量,科學家們因此能夠更深入地研究與暗物質、暗能量和重力波相關的超微弱力量。西北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助理教授 Timothy L. Kovachy 表示:「暗物質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質瞭解得非常透徹,但這些物質只佔宇宙物質的15%。我們對佔宇宙大部分的其他物質一無所知,這是一個巨大的空白。」
原子干涉儀自1991年發明以來,便利用了量子力學中的疊加原理,即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存在於多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原子表現得像一個波,同時存在於兩條路徑上。原子干涉儀利用雷射將原子波分成兩條不同的路徑,然後再將它們重新結合。當這些波重新結合時,它們會產生一種圖案,這種圖案就像指紋一樣,揭示了作用在原子上的力量。透過研究這種圖案,科學家可以測量微小且不可見的力量和加速度。
Kovachy 解釋道:「原子干涉儀非常擅長測量距離中的微小振動。我們不知道暗物質的力量有多強,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儀器能夠盡可能地靈敏。由於我們尚未『看到』暗物質,我們知道它的作用一定非常微弱。」然而,在處理如此微小的波動時,任何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導致實驗的失敗。例如,單個光子就能讓原子波偏離軌道,使其速度改變每秒一公分。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Kovachy 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技術,透過機器學習方法來精確控制雷射脈衝的序列。這種方法能夠自我修正每個雷射脈衝中的缺陷,從而減少實驗設定中的誤差。在模擬測試後,團隊在實驗室中進行了實際實驗,結果顯示訊號被放大了千倍。
Kovachy 表示:「以前我們只能進行10次雷射脈衝,現在我們可以進行500次。這對許多應用來說可能是革命性的。原子干涉儀作為一個整體,能夠自我修正每個雷射脈衝中的缺陷。我們無法讓每個雷射脈衝都完美,但我們可以最佳化整個脈衝序列,以修正每個脈衝中的缺陷。這將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原子干涉儀的潛力。」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標題為「透過多路徑干涉實現千倍相位放大的穩健量子控制」,作者包括 Yiping Wang、Jonah Glick、Tejas Deshpande 等,發表日期為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