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消融竟讓美洲大陸加速「漂移」?科學家揭開地殼運動新發現
地球
04-25
約2.6萬年前,地球經歷最後一次冰河極盛期,當時北美大陸覆蓋著厚達1.6公里的冰層,如今這些區域已成為繁華都市的所在地。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冰層融化不僅導致海平面急速上升,更引發了令人意外的地殼水平位移現象。
研究團隊透過電腦模擬發現,當冰層重量消失後,北美大陸不僅出現垂直回彈,更產生顯著的側向移動。博士生陶源與鍾世傑教授指出,大西洋中洋脊的新生地殼產量在1.2萬至6千年前激增40%,這與傳統認為板塊運動僅受地幔對流驅動的觀點大相逕庭。
「冰層消融引發的地殼運動遠超我們想像,」陶源解釋道,「過去只關注垂直抬升,但我們證實水平位移同樣劇烈。」鍾教授補充說:「雖然板塊運動以百萬年為單位,但冰河作用能在短短萬年間造成顯著影響。」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地磁反轉記錄的地殼生成量,發現大西洋擴張速率並非恆定。電腦模擬顯示,冰層消融導致北美板塊順時針旋轉,這種「記憶床墊效應」進一步加速中洋脊的地殼生成。冰島在1萬至7千年前的火山活動加劇,恰好驗證了這個模型。
這項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對當代氣候變遷提出重要警示。研究人員推測,格陵蘭冰蓋持續融化,未來可能加劇鄰近中洋脊的火山活動。雖然影響可能需要數百年才會顯現,但2010年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爆發造成的航空癱瘓,已預示潛在的全球性影響。
「如果感覺美洲正在遠離歐洲,這可能不僅是比喻,」研究人員幽默地表示。這項突破性發現,為理解氣候變遷與地質活動的關聯開啟了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