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夢中我們如何「聽見」?

夢中我們如何「聽見」?

有人說,做夢或許有點像「發瘋」。清醒時,患有精神病的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可能就像在夢中,而做夢的人也能略微體會到精神病發作是怎樣的感覺。但這可不是我的觀察心得,而是數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而且嚴格來說,這個類比並不十分精準。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體驗和做夢有著重要差異,尤其是精神病性幻覺多為聽覺方面,而做夢往往大多是視覺性質。然而,做夢的人在夢中確實能聽到內容,正如202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這兩種精神狀態並非完全不同。

事實上,任何經歷過半醒幻覺(一種在你醒來時出現的、栩栩如生的夢境般體驗)或睡眠癱瘓症的人,都明白做夢和幻覺的界線有多麼模糊。

但這也凸顯了做夢狀態中一件有趣的事:我們在夢中究竟是如何聽見聲音的呢?舉例來說,在夢裡我怎麼能和,比如愛摩(Elmo)、達爾文,或是一位法師(這幾個角色只有一個在我夢裡出現過,我就不說是哪個了)交談,而且既能看到又能聽到他們,即便他們並不在現場?簡單的答案就是大腦很厲害,但咱們一起深入探究下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本質上,夢中的聽覺和我們大腦在睡眠時處理感官資訊、創造體驗的方式完全相關。當我們入睡,身體大多會透過一種稱為肌肉弛緩的過程變得無法活動,但大腦的運作其實和清醒時有相似之處。這涉及到某些區域變得更活躍,而其他區域則開始關閉,具體取決於睡眠階段。快速動眼期(REM)睡眠,也就是我們做最生動夢境的階段,是大腦活動非常活躍的時期。

此時,大腦會關閉與邏輯和推理有關的特定區域的活動,比如前額葉(尤其是前額皮質),以及負責偵測外部感官資訊(基本上就是現實世界的聲音)的初級感官輸入系統。與此同時,涉及記憶和情感的區域(大腦皮質、海馬體和杏仁核)變得更活躍,傳遞更多訊息。

雖然感官輸入減少了,但並未完全停止。對猴子大腦的研究表明,猴子睡眠時,負責處理聽覺資訊的區域也不會完全關閉。這意味著,雖然清醒世界的大多數感官刺激不會被察覺,但有些仍會被檢測到。所以,你睡覺時周圍的聲音,比如鬧鐘響、鄰居週日一大早在做DIY,或者(以我的經驗)鴿子在窗檯咕咕叫,都可能融入夢境情節中。然而,如果你聽到太刺耳或太大聲的東西,大腦會把它解讀為潛在威脅,然後把你喚醒。

但這些仍是外部源產生的聲音,並非大腦自行創造。那完全是內部產生的聲音呢?做夢時,我們的聽覺皮質可以模擬聲音體驗,比如音樂、環境噪音、動物叫聲、人聲,或是其他聽覺特徵——即便外部並未產生任何聲音。

在上述2020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他們調查的為數不多的受試者中,人聲是夢中最常聽到的聲音形式。他們讓13位受試者醒來後記錄夢境,結果發現,被識別出的聲音中83% 是有人在說話,其中60% 涉及做夢者與他人交談。受試者表示,這些聲音通常清晰且令人難忘,有些聲音甚至是用外語講話,還有些只是大笑、尖叫或歡呼。

這項研究雖然規模小,但卻是少數研究夢中聽覺印象的研究之一;絕大多數有關做夢的研究都集中在視覺內容上。有趣的是,大腦很可能是從我們的記憶中創造出這些內部聲音。看來做夢時,大腦會提取過去的經驗,構建出我們聽到的聽覺元素。與此同時,我們邊緣系統(包括杏仁核和海馬體)的活動,負責調節情感內容,也有助於將這些聲音融入夢境情節以及我們對它們的反應中。

但為什麼這一切感覺/聽起來如此真實呢?之前我提到過,睡眠時大腦會降低前額葉的活動。這個區域負責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考,所以大腦實際上降低了我們質疑夢境及其怪異內容合理性的能力。此時杏仁核的活動也會增強,為夢境情節增添情感反應,使其顯得更加生動。

必須指出的是,做夢仍是一個複雜且相對未知的研究領域。它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現象,我們仍在探索大腦是如何創造出如此不可思議的體驗。想了解更多有關夢境這個奇妙世界和科學的資訊,可在此處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