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考古發現:25萬年前「納萊迪人」竟會埋葬死者
考古
03-29
最新研究證實,已滅絕的古人類物種「納萊迪人」在25萬年前就具備埋葬死者的行為,這項突破性發現徹底顛覆了學界對早期人類文明的認知。2025年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為這項曾引發爭議的理論提供了更強有力的證據。
納萊迪人(Homo naledi)是大腦容量僅現代人類三分之一的遠古人類,最新研究顯示他們不僅會埋葬死者,還會在洞穴牆壁上刻畫圖案。這項發現推翻了過去認為只有現代人類和尼安德塔人才能進行這類複雜活動的理論。
研究團隊2013年首次在南非「升星洞穴系統」發現納萊迪人遺骸,至今已出土超過1,500塊來自多個個體的骨骼。這些儲存完好的遺骸顯示,納萊迪人身高約150公分、體重45公斤,具有靈活的雙手和結構複雜的小型大腦。
2023年研究團隊首次提出納萊迪人會進行目的性埋葬的假說,當時引發學界激烈辯論。2025年3月28日,團隊在《eLife》期刊發表長達250頁的補充證據,包括重建納萊迪人遺體進入洞穴系統的時間軸與分解過程,成功說服部分原先持懷疑態度的專家。
研究描述在洞穴中發現兩處橢圓形淺坑,內有被沉積物覆蓋的遺骸,顯示屍體是在仍有血肉時被埋葬。其中一處埋葬點還發現與手骨緊密接觸的石器,可能是隨葬品。洞穴牆壁上更發現抽象的線條、形狀和「井字」圖案,這些刻痕深度和排列方式顯示是刻意為之。
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家阿古斯丁·富恩特斯認為,這些證據顯示納萊迪人可能具有圍繞死亡的共同信仰,甚至會哀悼死者。不過仍有學者呼籲需要更多獨立團隊進行驗證,才能真正確立這項突破性的發現。
這項研究若獲證實,將把人類埋葬行為的起源往前推10萬年,改寫我們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認知。隨著更多證據陸續公佈,這場關於人類起源的科學論戰仍將持續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