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工程熱電材料突破!無壓縮機冷卻技術效率翻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研發出一項革命性固態熱電製冷技術,採用獨家開發的奈米級材料,效率較現有商用熱電材料提升兩倍。這項突破為全球日益增長的節能、可靠且輕巧的冷卻需求,提供了可量產的替代方案。
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成果,展示這款名為「階層式控制超晶格結構」(CHESS)的奈米材料,能大幅提升熱泵效率與製冷能力。這項技術源自APL十年來在熱電材料領域的研究,最初用於國防安全用途,後來更應用於義肢非侵入式冷卻療法,並榮獲2023年R&D 100大獎。
「CHESS薄膜材料在實際製冷應用中的表現,標誌著冷卻技術的重大飛躍,」APL熱電技術首席專家Rama Venkatasubramanian強調,「這為大規模節能製冷應用開闢了新途徑。」
隨著人口增長、都市化及電子裝置普及,傳統壓縮機製冷系統的笨重體積、高耗能及化學冷媒汙染等缺點日益凸顯。熱電製冷技術因無活動零件、不使用有害化學物質,被視為極具潛力的替代方案。
研究團隊與三星電子合作,透過精密熱模型驗證發現:CHESS材料在室溫環境下,效率較傳統熱電材料提升近100%。實際應用於製冷系統時,整體效率更提升70%,且每單位僅需0.003立方公分的微量材料,約一粒沙的大小,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這項薄膜技術的發展潛力,就像鋰電池從手機擴充套件到電動車的過程,」Venkatasubramanian比喻道。團隊採用製造衛星太陽能板的MOCVD製程,確保量產可行性。
除了製冷應用,CHESS材料還能將體溫等溫差轉化為電力,可望應用於義肢、人機介面乃至太空科技。APL商業化經理Susan Ehrlich表示:「這項合作證明高效固態製冷不僅科學可行,更具備量產潛力。」
未來研究將聚焦大型冷凍系統開發,並結合AI最佳化分散式冷卻效率,加速技術商業化程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