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驚傳遭撞擊!若證實將是人類首次捕捉到的瞬間
土星與木星同屬氣態巨行星,由於質量驚人,理論上應該會經常吸引小行星撞擊。但與類地行星不同,氣態行星表面不會留下明顯撞擊坑。它們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任何撞擊痕跡都可能迅速消失。
天文學家曾試圖模擬氣態巨行星遭受撞擊的頻率。最新研究顯示,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土星的機率約為每3,125年一次。較小的撞擊則更為常見,卡西尼號探測器的資料就顯示,撞擊可能在土星環中留下特殊波紋。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卡西尼號計畫科學家琳達·史畢克曾解釋:「這些新發現意味著,土星和地球這兩個太陽系中截然不同的區域,目前遭受小型天體撞擊的機率竟然相當。這真是令人振奮的發現!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依靠土星環這個巨大流星體探測器——其覆蓋面積是地球的100倍——以及卡西尼號對土星系統的長期觀測。」
雖然地球每年約有8,000顆隕石墜落,但我們從未親眼目睹天體撞擊土星的瞬間——直到2025年7月5日,NASA的馬裡奧·拉納可能首次捕捉到這個珍貴畫面。目前這個潛在撞擊事件已通報給行星虛擬天文臺實驗室(PVOL)。
在照片左側的閃光看起來很像是撞擊事件。過去我們偶爾會觀察到類似閃光出現在木星上,那都是天體撞擊造成的。
PVOL現正呼籲天文學家提供當天上午的觀測資料,以確認或排除這起潛在撞擊事件。PVOL說明:「馬克·德爾克瓦報告指出,在馬裡奧·拉納拍攝的影像中,有幾幀畫面可能記錄了土星遭撞擊的瞬間。這個潛在撞擊非常微弱且尚未確認。撞擊閃光發生在2025年7月5日世界時09:00至09:15之間。取得該時段其他土星影像至關重要。」
天文學界正積極呼籲,任何擁有該時段觀測資料的天文學家都應聯絡德爾克瓦提交資料。期待不久後我們能獲得更多資訊,確認這是否真的是人類首次捕捉到氣態巨行星土星遭撞擊的歷史性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