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蓋亞衛星於鄰近低質量恆星周圍發現巨型系外行星與棕矮星

蓋亞衛星於鄰近低質量恆星周圍發現巨型系外行星與棕矮星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蓋亞星圖繪製衛星,發現了兩顆次恆星系伴星——分別命名為蓋亞 - 4b 和蓋亞 - 5b,它們正圍繞著兩顆低質量恆星執行。

一幅藝術家所繪的超級木星系外行星蓋亞 - 4b的想像圖。圖片來源:ESA / 蓋亞 / DPAC / M. Marcussen。

蓋亞 - 4b是一顆「超級木星」系外行星(質量為木星的11.8倍),它圍繞著一顆名為蓋亞 - 4的M型或K型矮星執行。該恆星系統距離地球約244光年。

蓋亞 - 5b則是一顆棕矮星,它圍繞著鄰近的一顆中型M矮星蓋亞 - 5執行,這顆恆星距地球約134光年。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天文學家古德蒙杜爾·斯特凡松博士表示:「蓋亞 - 4b的公轉週期為571天,是一顆相對寒冷的氣態巨行星。」

「蓋亞 - 5b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21倍,屬於棕矮星,其質量比行星大,但又不足以進行核聚變成為一顆恆星。」

據研究團隊稱,蓋亞 - 4b是首批透過天體測量技術發現的系外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圍繞低質量恆星執行的最大質量行星之一。

天文學家解釋道:「行星圍繞恆星執行時,會產生微小的引力牽引,使恆星圍繞其質心『搖擺』,並在天空中呈螺旋狀運動。」

「利用天體測量法最容易發現的是那些質量大且與母恆星距離較遠的天體。」

「此前,其他望遠鏡透過觀測明亮恆星旁微弱的光芒,確認了幾顆大型棕矮星的存在,而蓋亞衛星則檢測到了這些恆星的『搖擺』。」

「這與凌日法不同,凌日法是在行星經過恆星前方時檢測到它們,因此更有可能發現軌道較近的行星。」

「儘管檢測到恆星的『搖擺』表明它可能有一顆行星,但也有其他潛在原因,所以透過天體測量發現的結果必須用其他方法加以確認。」

古德蒙杜爾博士說:「蓋亞衛星不斷地對這些恆星進行掃描,隨著時間的推移,構建出越來越詳細的影象。」

「2022年,蓋亞資料釋出第3版中列出了一份恆星清單,這些恆星的運動看起來像是受到了系外行星的牽引。」

「我們利用地面光譜資料和徑向速度技術對這些恆星進行研究,從而確認了我們發現的第一顆行星和第一顆棕矮星。」

這些研究結果本週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_____

Gudmundur Stefánsson等人,2025年。《蓋亞 - 4b和5b:蓋亞天體測量軌道解的徑向速度確認揭示了圍繞低質量恆星執行的巨型行星和棕矮星》。《天文期刊》169, 107;doi: 10.3847/1538-3881/ada9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