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培育雞肉大突破!生物反應器打造逼真口感
科技
04-20
科學家開發出一套革命性的生物反應器系統,利用中空纖維輸送養分,成功培育出質地逼真的實驗室雞肉,單次產量更突破10公克。這項發表於《Trends in Biotechnology》期刊的研究,為人造肉產業帶來重大進展。
東京大學教授竹內昌治團隊研發的「可灌注式中空纖維生物反應器」,完美模擬人體迴圈系統功能。這套系統能直接將氧氣和養分輸送至人造組織,不僅解決細胞培養的營養供給難題,更顯著改善肉品的口感與質地。
竹內教授指出:「傳統組織工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養分僅能透過擴散作用傳遞,導致組織厚度難以超過1毫米。我們的中空纖維技術就像微型血管,成功突破這個限制。」這項技術靈感來自家用濾水器和洗腎裝置,意外開創出組織工程的新可能。
研究團隊已成功運用50根中空纖維陣列,培育出公分級雞骨骼肌組織。更透過機器人輔助系統,打造包含1,125根纖維的大型反應器,使用雞纖維母細胞培育出超過10公克的整塊雞肉。這項突破讓人造肉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實驗室肉品不僅環保,更符合動物福利。」竹內教授強調:「但複製整塊肉的質地始終是難題。我們的技術能製造結構完整、口感更接近真實的肉品。」除了食品應用,這項平臺技術在再生醫學和軟體機器人領域也極具潛力。
未來研究將聚焦三大方向:評估長期灌注對組織品質的影響、開發器官製造應用,以及進一步最佳化組織的機械特性。團隊已提出多項創新方案,包括使用人工氧氣載體模擬紅血球、開發纖維快速移除機制,以及研發可食用或可回收的中空纖維材料。
這項突破性技術已申請國際專利(PCT/JP2022/047671和WO2023120710A1),為食品科技開啟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