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恐致北極點偏移90英尺!科學家警告:將影響衛星導航
地球
04-24
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遷持續加劇,地球的極點位置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顯著位移。這項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的研究指出,由於冰原融化導致全球質量重新分配,到2100年地球自轉軸可能偏移達89英尺(約27公尺),進而影響衛星與太空船的導航系統。
地球自轉時,質量分佈的變化會導致其像陀螺般晃動。這種晃動通常具有規律性,可能源自大氣壓力變化、洋流運動,或是地核與地函間的相互作用。然而最新研究發現,格陵蘭與南極冰原的加速融化,正成為影響地球自轉軸偏移的新因素。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分析1900至2018年的極點移動資料,並結合不同碳排放情境下的冰原融化預測模型。結果顯示,在最糟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下,北極點到本世紀末可能向西偏移超過89英尺;即便在較樂觀的情境下,仍可能產生39英尺(約12公尺)的位移。
「人類活動造成的極點偏移效應,甚至已超越末次冰期結束後的地殼均衡調整作用。」現任維也納大學的地球科學家夏凡迪解釋,冰河時期冰川重量曾使地殼下陷,而當冰川消退後地殼又會回彈,這種自然過程原本是影響極點位置的主因,但如今人為因素已產生更顯著的影響。
研究團隊警告,自轉軸的偏移將對太空科技帶來挑戰。由於科學家慣用地球自轉軸作為太空定位的基準點,若基準點持續移動,將增加精確追蹤太空船位置的難度。未來研究將透過古氣候資料,比對自然氣候變遷時期的極點移動軌跡,以更全面評估人類活動對地球自轉的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