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病毒可能經由鼻腔入侵大腦,引發行為改變
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病毒,通常與唇皰疹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50歲以下人口中有64%感染此病毒,而大多數人會長期甚至終身無症狀。雖然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說,HSV-1感染歷來不被視為「大事」,但其某些後果可能非常令人不適。最近的研究顯示,這種病毒可能比我們所認知的更具威脅性。
研究開始發現皰疹病毒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關聯。除了在我們的外周神經中終身潛伏外,這些病毒似乎還有能力進入大腦本身。一項新研究不僅進一步揭示了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還首次指出這些腦部感染可能導致行為改變。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首席作者Deepak Shukla博士在一份宣告中解釋了HSV-1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特別隱蔽的方式:「如果感染者透過眼淚排出病毒,病毒可能到達鼻腔,從而更直接地進入大腦。」如果你想到病毒可能透過你的鼻子進入大腦並造成未知的影響而感到不安,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Shukla補充道:「我認為這種情況被低估和研究不足,但我們相信,其神經系統後果比通常看到的發燒水泡或眼部感染要嚴重得多。」為了更詳細地研究這些可能性,研究團隊將HSV-1感染到小鼠體內。為了模擬人類的慢性感染,這些小鼠被觀察了六個月,相當於人類的幾年時間。
共同作者Chandrashekhar Patil博士解釋道:「病毒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會重新啟用;這是一種終身感染。因此,我認為在攜帶這種病毒的大量人群中,這種認識將非常重要。」在感染後的即刻,團隊觀察到神經損傷和炎症的跡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受感染的小鼠在協調和記憶測試中表現比對照組差,並且表現出更多的焦慮跡象。
Shukla表示:「如果病毒透過鼻腔進入,肯定會造成神經損傷,而且影響是長期的,這令人擔憂。」但也有好訊息。先前的研究表明,HSV-1可能利用我們細胞中的一種酶——肝素酶(HPSE)來成功入侵腦細胞。敲除Hpse基因的小鼠沒有出現相同的神經系統問題,這可能表明了一種潛在的治療途徑,以防止這些破壞性影響。
科學家們一直在學習這種極為常見的病毒與神經系統問題之間的聯絡。雖然這種進入大腦的特定途徑在人類中很少見,但作者們擔心其潛在的危害,因為這是一條非常直接的路徑。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在小鼠中的發現可能不直接適用於人類;但根據團隊的說法,他們的結果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基礎,這些研究可能揭示這一潛在問題在人類中的規模,以及如何應對它。該研究發表在《mBio》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