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年之謎:土耳其古化石改寫哺乳動物演化史
科技
04-23
由奧盧大學共同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運用先進的氬-氬(⁴⁰Ar/³⁹Ar)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術,精確測定土耳其安納託利亞中部重要化石遺址的年代,將時間軸鎖定在700至1000萬年前。這些位於卡帕多奇亞地區的化石層,不僅儲存完好的哺乳動物遺骸,更夾雜著遠古火山爆發留下的火山灰,為研究亞非歐三大洲生物遷徙的關鍵走廊提供全新線索。
奧盧大學研究院院士費爾哈特·卡亞指出,雖然放射性定年法並非新技術,但此次突破在於成功應用於含哺乳動物化石的火山沉積層,堪稱研究方法的重要典範轉移。過去學界僅能透過與歐亞大陸其他年代模糊的化石群比對來推測年代,如今這項研究不僅建立更精確的時間標尺,更凸顯土耳其在哺乳動物演化研究中的樞紐地位。
卡亞強調,安納託利亞中部的化石紀錄具有特殊科學價值,能追溯至12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生態。研究證實,當環境發生劇烈變遷時,精確的化石年代測定有助理解靈長類演化歷程,以及生態系統與物種的適應過程。
多數沉積層因缺乏適合定年的火山物質,使化石年代判定困難重重。但安納託利亞中部鄰近火山活動帶,火山灰完美封存大量化石。卡亞解釋:「我們鎖定含化石地層中的玻璃質火山顆粒,這類物質特別適合高精度放射性定年。」
研究團隊運用氬-氬法定年,為重要化石建立精確時間軸,包括可能是非洲猿類與早期雙足行走人科共同祖先的中新世巨猿(Ouranopithecus)。卡亞表示:「這項研究為亞非歐交界區域的哺乳動物與靈長類演化,帶來突破性的年代精確度。」
這項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由安德魯·索爾特等學者共同完成,透過新建化石資料與放射性定年資料,為生物年代學建立更可靠的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