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產與本田合併破局 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

日產與本田合併破局 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

日本汽車巨頭日產(Nissan)與本田(Honda)於週四證實,雙方已終止合併談判,這項原本有望創造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的計畫宣告破局。此合併案被視為兩家公司迎戰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與中國競爭對手的關鍵策略,同時也被認為是為陷入困境的日產提供一線生機。

兩家公司在聯合宣告中表示,雙方「同意終止去年12月23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MOU),該備忘錄旨在探討兩家公司的業務整合」。本田社長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向記者表示:「雙方未能達成協議,令人深感遺憾。」三部敏宏去年12月曾強調,任何合併都不會是對日產的紓困。日產去年因上半年淨利暴跌93%,宣佈裁員數千人。

日產週四進一步揭露其困境,預期年度虧損將達5.18億美元,主因是銷售大幅下滑。日本媒體報導指出,合併談判破裂的原因是本田提議將日產納為子公司,而非原先計劃的成立新控股公司進行整合。兩家公司在聯合宣告中證實,本田「提議將結構從成立聯合控股公司……改為透過股份交換,使本田成為母公司,日產成為子公司」。

三部敏宏表示,在聯合董事會下,「當需要做出艱難決定時,決策速度可能會減緩」。日產社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則指出,「考慮到公司的表現,獨立經營確實存在困難」,並表示本田的提議已「經過仔細討論」。然而,他強調:「我們無法接受這項提議,因為我們不確定在此架構下,日產的自主權能保留多少,以及日產的潛力是否能最大化。」

儘管如此,三部敏宏表示,兩家公司將繼續透過去年8月宣佈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尋求「協同效應」,該合作夥伴關係也包括日產的盟友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聯合宣告指出,在合作協議框架下,兩家公司將共同致力於在「智慧與電動車時代」中創造新價值,並最大化雙方的企業價值。宣告也強調,合併談判的終止不會對兩家公司的財務表現造成影響。

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持有日產約35%的股份,在合併破局的訊息公佈後,雷諾表示「歡迎日產將首要任務放在執行其轉型計劃」,並承諾「將繼續支援日產的持續專案」。臺灣科技巨頭鴻海(Foxconn)董事長劉揚偉本週表示,若雷諾有意出售其持有的日產股份,鴻海將考慮收購。分析師指出,長期來看,兩家公司都需要尋求其他合作夥伴以增強技術競爭力,而鴻海可能是選項之一。

日產週四預估,截至3月的年度淨虧損將達800億日圓(約5.2億美元),與前一年4266億日圓的獲利形成強烈對比。本田則單獨公佈,截至12月的九個月淨利為8053億日圓,儘管整體銷售額增長8.9%至16.3兆日圓,但由於中國市場銷售下滑,淨利較去年同期下降7.4%。本田微調了截至3月的全年銷售預測,從原先的21.0兆日圓上調至21.6兆日圓,但維持營業利潤與淨利預測分別為1.42兆日圓與9500億日圓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