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現象詭異弱現,重返太平洋影響幾何?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氣候預測中心近期宣佈,拉尼娜現象已悄然登場。早在去年底,該中心就偵測到熱帶太平洋海域出現氣溫下降的跡象。其研究結果顯示,中太平洋(尼諾3.4區域)的溫度比正常水平低0.7°C(1.26°F),西太平洋(尼諾4區域)低0.6°C(1.08°F),而東太平洋(尼諾1 + 2和尼諾3區域)則大致處於平均水平。這些熱帶太平洋海域低於正常溫度的現象,正是拉尼娜現象的顯著徵兆。
不過,這次的拉尼娜現象似乎較為微弱,而且持續時間可能不會太長。據預測,拉尼娜現象在2月至4月持續存在的機率為59%,而在3月至5月,出現氣候中性狀態的機率則為60%。NOAA還將此次拉尼娜現象形容為『異常的拉尼娜』。早在2024年10月,他們就預測拉尼娜現象即將回歸,只是其發展程序相當緩慢。過去一年多來,全球海洋溫度顯著高於往常,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了拉尼娜現象的到來。
儘管這次拉尼娜現象既怪異又微弱,但它仍可能對地球的氣候和天氣產生重大影響。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現象,是厄爾尼諾 - 南方振盪(ENSO)的兩個主要階段,這是熱帶太平洋海域海表溫度和大氣變化的一種交替模式。與厄爾尼諾相反,拉尼娜通常被稱為ENSO的『冷相位』,因為它一般與全球平均氣溫降低相關。
太平洋較冷的海水會使急流向北移動,導致美國南部地區氣候乾燥,而太平洋西北地區和加拿大則會迎來更潮溼、寒冷的天氣。在拉尼娜現象期間,美國南部的冬季往往較為溫暖,而北部地區的氣溫則低於平均水平。此外,拉尼娜現象通常會減輕太平洋颶風季的嚴重程度,但會加劇大西洋的颶風活動。同時,它還常常導致東非和南美洲氣候乾燥,而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則會出現更溼潤的天氣。
由於拉尼娜現象往往會降低全球平均氣溫,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的認知。然而,別指望這短暫的降溫現象能拯救地球。近期報告指出,2015年至2024年每年都位列有記錄以來最暖的10年之中。即便年初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2025年全球氣溫很可能仍會延續令人擔憂的變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