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發革命性射頻晶片!讓無線裝置更省電、訊號更穩定
科技
08-08
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合作團隊開發出一款突破性的射頻發射晶片,能大幅提升無線通訊的能源效率。這項創新技術不僅可延長連網裝置的電池續航力,還能增強訊號傳輸距離,為物聯網裝置帶來立即性的效能提升。
研究團隊採用獨特的調變技術,將數位資料編碼成無線訊號,有效降低傳輸錯誤率。這款體積精巧、彈性化的系統可輕鬆整合至現有物聯網裝置,同時滿足未來6G技術更嚴苛的效能需求。
此晶片特別適合需要精密能源管理的應用場景,例如持續監測工廠環境的工業感測器,或是能即時推送通知的智慧家電。研究團隊成員Muriel Médard教授強調:「我們跳脫傳統思維框架,打造出比現有架構更高效、更智慧的電路設計,這正是模組化創新思維的最佳體現。」
傳統無線發射器採用固定間距的調變方式,雖然能避免幹擾,卻缺乏適應動態環境的能力。MIT團隊創新的「非均勻調變」技術,能根據訊號通道狀況即時調整,在最大化資料傳輸量的同時降低能耗。
研究團隊運用先前開發的GRAND解碼演演算法,讓接收端能準確辨識新增的填充位元,成功解決非均勻調變易受幹擾的問題。實驗結果顯示,新晶片的訊號錯誤率僅為傳統方法的四分之一,能耗表現更優異得令人驚艷。
這項突破性技術不僅能提升現有無線裝置的能效與穩定性,更具有納入未來6G標準的潛力。半導體專家Rocco Tam指出:「這種最佳化調變技術將在6G與新一代Wi-Fi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團隊現正著手開發更多提升效率的配套技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