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探秘:遙控潛水器揭開加勒比海隱藏的地震危機
海洋科學家正運用尖端科技,重新解讀深海底層的地質密碼。透過遙控潛水器(ROV)的高解析影像,研究團隊成功重建波多黎各莫納裂谷的地質演化史,這項突破性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加勒比海板塊活動的認知。
傳統的海底鑽探雖然能取得岩心樣本,但成本高昂且作業範圍有限。最新發表在《地學圈》期刊的研究展示更經濟的替代方案:利用ROV拍攝海底裸露巖層,建立數位地質露頭模型。這種創新方法不僅能精準分析岩石構造,還能採集不同位置的樣本進行實驗室檢驗,彌補了鑽探技術無法記錄海底地形影像的缺憾。
研究團隊特別鎖定1918年引發大海嘯的莫納裂谷區域。當年芮氏規模7.2的地震引發海底滑坡,造成波多黎各沿岸城鎮嚴重災情。由於缺乏歷史鑽探資料,這個地震活躍帶始終蒙著神秘面紗。透過ROV在5,000至13,000英尺深海的勘測,科學家首次發現陸地與海底巖層存在330英尺的地質紀錄斷層,證實兩處經歷截然不同的板塊運動歷程。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Uri S. ten Brink博士形容,ROV拍攝的影像就像沿著陸地露頭行駛的車載攝影,卻能提供超乎預期的地質資訊。團隊分析7個ROV採集的岩石樣本後驚人發現:莫納裂谷年齡僅330萬年,比周邊巖層年輕近3,000萬年,這意味著板塊分裂速度遠超學界預期。
這項技術突破不僅重寫加勒比海地質史,更為災害預警帶來新曙光。研究證實1918年海嘯並非源自海底滑坡,而是斷層直接活動所致。透過比對ROV獲取的離岸資料與既有陸地資料,科學家能更準確評估未來地震的規模與發生頻率,為沿岸社羣提供關鍵的防災依據。
當傳統鑽探船難以抵達深海禁區時,造價僅十分之一的ROV正開啟地質研究新紀元。這項發表在《地震學會刊》的成果證明,結合影像分析與實體取樣的創新方法,將成為探索海底地質風險的利器,為島國居民築起更堅實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