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露西號捕捉「花生狀」小行星 揭太陽系形成之謎
太空
04-25
美國航太總署(NASA)近日公佈露西號太空船拍攝的首批近距離影像,揭露了一顆形狀酷似花生的特殊小行星「唐納德約翰森」。這顆形成於1.5億年前的太空岩石,可能成為解開太陽系行星形成之謎的關鍵線索。
這顆奇特的小行星是由兩個較小天體碰撞融合而成,中間狹窄、兩端膨大,就像一顆形狀不規則的花生。露西號在4月20日飛掠時,最近距離僅960公里,相當於美國蒙大拿州的寬度,成功捕捉到這顆小行星的清晰影像。
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露西號首席研究員哈爾·萊維森表示:「唐納德約翰森小行星的地質結構異常複雜,深入研究這些結構將有助於我們瞭解太陽系行星形成的原始物質和碰撞過程。」
露西號任務於2021年發射,主要目標是研究木星特洛伊群小行星。這些數十億年歷史的古老天體,儲存了與木星、土星等氣態巨行星相同的原始物質,被視為研究太陽系起源的「時空膠囊」。
根據太空參考網站資料,唐納德約翰森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長約8公里、最寬處達3.5公里。相較於露西號後續將探訪的特洛伊小行星(如寬達64公里的尤里巴特斯),這顆「花生」顯得相當迷你。
這顆小行星的命名別具深意——源自發現古人類化石「露西」的美國古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森。正如化石露西幫助人類瞭解演化史,NASA希望太空船露西能同樣揭開行星形成的奧秘。
露西號使用長程偵察相機拍攝這些影像,由於視野限制未能完整捕捉小行星全貌。NASA表示將持續接收資料以建立更完整的模型。這次飛掠被視為2027年探測特洛伊小行星前的「全裝彩排」,科學家對未來揭開太陽系歷史新篇章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