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百年太陽週期進入低谷 未來數十年太陽活動將更活躍

百年太陽週期進入低谷 未來數十年太陽活動將更活躍

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解釋太陽為何存在約11年的活動週期,也不明白為何太陽磁場每兩個週期就會翻轉一次。有理論認為這可能與金星、地球和木星的引力作用有關。但除了這個已知的週期外,太陽還存在更長期的變化規律,其中一個就是所謂的「百年格萊斯伯格週期」。

雖然名為「百年」週期,但實際上這個週期的長度並非剛好100年,而是大約涵蓋7到8個太陽活動週期。在這個長期週期中,太陽大氣層(日冕)的磁場結構會發生顯著變化,這些變化甚至會影響到遠離太陽的太空區域。

為了追蹤這個週期,科學家不僅觀察太陽本身,還研究地球周圍的太空天氣。地球被稱為「範艾倫輻射帶」的高能粒子區域所包圍,這些區域會捕捉帶電粒子如電子和質子。自1950年代被發現以來,範艾倫帶通常被描繪成兩個同心圓環狀結構:內帶位於地表上方1,000至6,000公里處,外帶則位於13,000至60,000公里高空。

研究顯示,百年格萊斯伯格週期會影響質子通量。在長達數十年的週期變化中,範艾倫帶捕獲的質子數量並非恆定不變。當太陽活動旺盛時,由於大氣層擴張,內帶的質子通量會減少;反之,當太陽活動減弱時,質子通量則會增加。

今年3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南大西洋異常區的質子通量變化顯示,百年格萊斯伯格週期已進入轉折點,預示未來太陽活動將更加活躍。目前我們剛經歷完第25太陽週期的高峰期,並已觀察到第26週期即將開始的跡象。科學家預測,約30年後的第28或29週期可能會達到活動峰值,且強度可能遠超過近期的太陽週期。

儘管人類對太陽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在上個太陽活動高峰期,得益於新型太空探測器和望遠鏡,我們得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太陽。這些新發現有望幫助我們解開更多關於這顆恆星的奧秘。該研究已發表於《太空天氣》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