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人類傷口癒合速度為何比其他哺乳類慢三倍?科學家揭密演化之謎

人類傷口癒合速度為何比其他哺乳類慢三倍?科學家揭密演化之謎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傷口癒合速度竟比靈長類近親和囓齒類動物慢上三倍!這項刊登於《皇家學會報告B:生物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這種差異可能源自人類演化過程中的特殊適應。

科學團隊比較了人類、黑猩猩、橄欖狒狒、賽克斯猴和綠猴的傷口復原情況。結果顯示,四種非人靈長類的癒合速度驚人地一致,且與老鼠等哺乳動物相當。但人類傷口的復原速度卻明顯落後,平均需要三倍時間才能完全癒合。

研究人員分析,這種差異可能與人類獨特的皮膚特徵有關。隨著汗腺密度增加導致體毛減少,人類演化出更厚的皮膚層作為保護機制,卻意外犧牲了快速癒合的能力。此外,早期人類社會的群居生活與藥用植物知識,或許彌補了癒合緩慢的生存劣勢。

傷口癒合過程通常包含三個階段:凝血止血、免疫細胞清除壞死組織,最後由纖維母細胞分泌膠原蛋白重建組織。雖然多數哺乳動物都遵循相似機制,但像老鼠等物種會透過「傷口收縮」的特殊方式加速復原。

這項發現暗示,人類緩慢的癒合速度可能是與黑猩猩分化後(約600萬年前)才出現的演化特徵。研究團隊強調,要完全解開這個謎題,還需整合基因組學、細胞生物學和古人類化石等跨領域證據。

「人類延遲癒合的特徵在靈長目中並不常見,這強烈暗示這是人類特有的演化適應。」研究論文總結道。這項突破性發現為理解人類生物學特徵提供了全新視角,未來或將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醫療照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