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實驗!透過椋鳥歌聲傳輸176KB鳥類影象
地球
07-30
提到模仿人類說話的鳥類,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鸚鵡,但其實椋鳥的模仿能力同樣令人驚嘆。華盛頓州立大學野生動物生態學家Rod Sayler指出:「椋鳥是出色的模仿高手,牠們不僅能夠模仿其他椋鳥和鳴禽的叫聲,甚至能複製人類聲音和無生命物體發出的聲響。」這些聰明的鳥類可以發出哨聲、嘎嘎聲、爆破音,甚至能模仿狗吠和汽車喇叭聲。
YouTuber Jordan在他的最新影片中,用一個相當創新酷炫的方式展示了椋鳥驚人的模仿能力。鳥類發聲是透過稱為「鳴管」的器官,這個器官類似人類的喉嚨,但結構更為複雜。根據Finger湖泊土地信託基金會的解釋,鳴管會分支成兩個管狀結構,使鳥類能夠同時發出兩種聲音,甚至不需要停下來換氣就能切換發聲方式。
鳴禽擁有更多對肌肉,讓牠們能夠以驚人的精準度控制音調,每秒可以改變音符數百甚至數千次。Jordan解釋道:「當這個過程達到一定速度時,我們就能觀察到從兩側肺部推出的氣流之間產生的振幅調變和頻率調變現象。」這些技術概念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AM和FM調變技術的原理。
在實驗中,Jordan將一幅鳥類影象轉換成聲波頻譜,然後播放給椋鳥聽。如果椋鳥能夠模仿這些聲音,並且透過電腦還原出原始影象,就意味著鳥類歌聲可以作為一種資料傳輸媒介。雖然一開始看似失敗,但後續分析錄音時卻在頻譜圖中發現了微小的鳥類影象。
「這隻小鳥成功地在相同的頻率範圍內學習並模仿了聲音,有效傳輸了大約176KB的未壓縮資料,」Jordan興奮地解釋。雖然這個方法還存在許多限制,但想到未來可能利用庭院中的鳥類來儲存資料,依然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當然,像某些網友開玩笑說的那樣,短期內還不可能用天鵝來玩《毀滅戰士》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