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驚現千年古蹟!蒂瓦納科文明神殿重現天日
考古學家近日在玻利維亞有了驚人發現,在距離蒂瓦納科遺址東南方約215公里處,挖掘出一座擁有下沉式庭院的巨大階梯式神殿建築群,其模組化結構與蒂瓦納科傳統廟宇如出一轍,顯示當時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建造。
這座位於南美洲的古代文明,發跡於現今玻利維亞境內的的的喀喀湖南岸,曾經是這片大陸上最強大的文明之一。
考古學界普遍認為,蒂瓦納科文明是安第斯山區最早的文明代表,更是後來印加帝國的前身。然而這個燦爛的文明卻在約千年前神秘消失。
「關於蒂瓦納科文明,我們仍有太多未解之謎。」賓州州立大學考古學家荷西・卡普里萊斯表示:「這個文明在西元1000年左右突然衰落,到了15世紀印加帝國征服安第斯地區時,早已化為廢墟。」
在鼎盛時期,蒂瓦納科擁有高度組織化的社會結構,留下了金字塔、階梯神殿與巨石雕像等宏偉建築遺跡,這些遺跡多分布在的的喀喀湖周邊。雖然我們知道蒂瓦納科的影響力遠及他方,但學界對其對偏遠地區的實際控制程度仍存在爭議。
這座新發現的神殿群位於蒂瓦納科主要遺址以南約215公里處的山丘上。雖然當地原住民農民知曉這個地點,但由於位置偏僻,一直未能引起研究人員的深入關注。
「其實這個地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卡普里萊斯博士解釋道:「在蒂瓦納科時期,這裡是三大生態系統貿易路線的交匯點:北邊是物產豐饒的的的喀喀湖高地,西邊是適合飼養駱馬的乾燥高原,東邊則是擁有肥沃農田的科恰班巴谷地。」
研究團隊先是注意到一塊未經測繪的方形土地,接著運用多種技術進行探勘。「由於地表特徵相當模糊,我們將多張衛星影像進行疊合處理,並出動無人機拍攝更清晰的照片。」卡普里萊斯說:「透過攝影測量技術,我們成功重建了這座建築群的3D模型與地形結構。」
石塊排列的痕跡揭露了這座名為「帕拉斯帕塔」的古代神殿(名稱取自當地原住民對該區的稱呼)。整座神殿群長約125公尺、寬145公尺,包含15個方形空間圍繞著一個矩形內庭。其建築格局似乎與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的天文現象有關。
研究人員在神殿地表發現大量克魯杯的碎片。這種杯子是用來在農業慶典上飲用傳統玉米酒「奇恰」的,顯示這座神殿可能是貿易活動的重要樞紐。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並非當地作物,而是來自科恰班巴谷地,這更加突顯神殿在促進物資流通與連結不同飲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從專門的儀式區域與其在貿易網絡中的關鍵位置來看,這座神殿顯然具有宗教功能。」卡普里萊斯博士分析:「當時多數經濟與政治活動都需要透過神靈來調解,因為宗教信仰是連結不同族群的最佳共通語言。」
「這個發現連當地居民都感到相當意外。」神殿所在城市卡拉科略的市長胡斯托・文圖拉・瓜拉尤表示:「帕拉斯帕塔的考古發現意義重大,它凸顯了我們長期被忽視的重要文化遺產。這對社區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相信相關紀錄將對推廣觀光、展現地區豐富歷史產生無可估量的價值。」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古物》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