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驚人研究:無尾熊地面活動僅佔生命1%,卻是致命關鍵時刻

驚人研究:無尾熊地面活動僅佔生命1%,卻是致命關鍵時刻

昆士蘭大學與陽光海岸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澳洲無尾熊(Phascolarctos cinereus)每天僅花10分鐘在地面活動,卻有高達三分之二的死亡事件發生在這短暫時刻。

野外無尾熊佩戴特製項圈,內含GPS記錄器與加速度計。圖片來源:Ami

過去30年間,澳洲無尾熊數量銳減54%。政府每年投入數百萬澳幣保育,重點放在棲地保護與疾病治療,卻忽略多數死亡發生在無尾熊地面移動時──包括車輛撞擊與犬隻攻擊。

研究團隊發現,傳統GPS追蹤技術每天僅記錄1-2次位置,難以掌握無尾熊的地面活動細節。昆士蘭大學博士生Gabriella Sparkes指出:「雖然無尾熊主要在樹上活動,但大規模土地開發迫使牠們增加地面移動,這使牠們暴露在高度危險中。」

為解開謎團,科學家運用每秒記錄數百次的三維加速度計,結合高解析GPS裝置,為10隻野生無尾熊進行平均8天的追蹤。結果顯示:

• 每日平均下樹3次,總時長僅45分鐘
• 每次地面移動距離約260公尺
• 主要步行速度1.7公里/小時,偶爾以10.4公里/小時跳躍
• 地面活動時間中,靜止觀察與移動時間幾乎相當

Sparkes驚訝表示:「真正震撼的是牠們對樹木的依賴程度──每日僅2-3次短暫下樹,地面活動時間不到全天1%。這可能顯示牠們移動時會仔細評估環境,可能是選擇適合攀爬的樹木,或是考量體能消耗。」

這項突破性研究首次揭露無尾熊在破碎化棲地中的微觀移動模式。團隊現正分析哪些環境特徵能延長無尾熊在樹上的停留時間,未來可透過優先保護特定植被、改善樹冠連通性等方式,減少無尾熊地面移動需求。

研究結果已於2025年7月1日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辦的「實驗生物學會年會」發表,將為無尾熊保育策略提供關鍵科學依據,幫助降低高風險區域的死亡率。

_____
研究文獻:Gabriella R. Sparkes et al. Monitoring the 'Mundane': What Do Koalas Do When They're Not Sleeping? SEB 2025, abstract # A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