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突破!無電池AI物聯網裝置新標準問世
科技
04-29
由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主導的國際合作團隊,成功開發出全球最高效的光能採集與儲存整合系統,這項技術將徹底改變物聯網(IoT)邊緣人工智慧(AI)的供電方式。
這項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期刊的創新技術,開創了無需電池、免維護的新一代智慧感測器平臺。其核心在於一款創新的三端光電容器,巧妙結合了高效混合光伏技術、分子工程超級電容,以及環保的蘑菇萃取殼聚醣薄膜,形成無縫整合的系統。
在標準室內照明下,這個精巧裝置可達到0.9伏特的破紀錄光充電壓,整體充電效率高達18%。實際測試中,平臺僅需0.8毫焦耳就能完成準確度達93%的影像辨識任務,效能超越商用矽模組達3.5倍。
主導此計畫的紐卡斯爾大學皇家學會研究員Marina Freitag教授表示:「這個構想醞釀了近十年,從基礎分子工程到實際邊緣AI應用,我們終於看到它從學術概念發展為完整運作的系統。這證明只有透過深度的國際合作,才能解決永續智慧科技的多重挑戰。」
隨著2030年全球物聯網裝置預計將突破300億臺,如何在不使用有毒電池或依賴電網的情況下為這些智慧裝置供電,已成為科技與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這項技術不僅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更能大幅減少每年數十億顆拋棄式電池對環境的衝擊。
這項突破的影響力遠超實驗室範圍,將徹底改變智慧城市、醫療照護、工業自動化與環境監測等領域。透過整合分子工程、可生物降解材料、先進模擬與實際AI應用,研究團隊為跨國科學合作樹立了新標竿。
Freitag教授強調:「合作是解決未來科技複雜挑戰的唯一途徑。我們的成功不僅是科學突破,更為全球跨領域團隊如何實現社會所需的創新提供了最佳範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