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科學大發現:火星出現神秘蛛網紋路 全球首見新型血型問世
2025年6月12日訊──本週科學界再度帶來令人驚豔的新發現,從火星表面的奇特紋路到前所未見的血型系統,讓我們帶您掌握最前沿的科學動態。
您有感覺這週白天變短了嗎?雖然微乎其微,但由於月球位置相對於地球兩極的變化,我們的星球確實正以極其輕微的速度加速旋轉。平均而言,地球自轉一圈約需86,400秒(24小時),但這個數字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包括日月位置與地球磁場變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7月9日、7月22日和8月5日這三天,月球將執行至距離地球赤道最遠的位置,這將改變其引力對地球自轉軸的影響,使地球自轉速度加快,不過每天僅縮短約1.5毫秒。
本週更引人關注的是美國德州、新墨西哥州、北卡羅來納州和伊利諾伊州發生的致命暴洪,已造成至少130人喪生。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再次提醒我們關注環境變遷的急迫性。
科學界經過多年研究分析,發現了一種名為瓜達陰性(Gwada negative)的全新血型系統。令人震驚的是,目前全球僅發現一人擁有這種獨特血型,其臨床意義與遺傳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
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繼年初宣稱復活已滅絕的恐狼後,最新計劃是讓紐西蘭巨型恐鳥(Moa)重返地球。這種不會飛行的龐大鳥類約在600年前因人類獵捕而滅絕。該公司聲稱復活恐鳥有助於現代瀕危物種保護,但此計劃已引發科學界激烈論戰。
其他精彩科學發現還包括:火星表面出現蛛網狀神秘紋路、地球核心物質外洩現象、外太空傳來的詭異訊號,以及足以毀滅城市的隕石群等。此外,研究顯示全球水壩建設已改變地球質量分佈,進而影響地軸位置;而氣候暖化更導致低鈉血癥病例激增,成為新興公共衛生危機。
本週科學影像最吸睛的莫過於詹姆斯·韋伯太空鏡捕捉到110億光年外,兩個罕見環狀星系碰撞形成的貓頭鷹奇觀。這種特殊星系結構形成於較小星系直接穿過較大星系中心時,將恆星與氣體向外推擠而形成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