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1.6億年前「藍變真菌」化石 改寫演化史觀
生物
06-09
科學家在中國侏羅紀地層的矽化木中,發現目前全球最古老的藍變真菌化石,將該類真菌化石紀錄一口氣往前推了8000萬年。這項重大發現不僅重塑了真菌演化時間軸,更為研究真菌與蛀木昆蟲的生態關係提供全新線索。
這批珍貴的藍變真菌化石發現於遼寧西部出土的「異型葉杉木」木材組織中。研究團隊指出,藍變真菌是種特殊的木材共生真菌,雖不具分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卻會導致針葉樹邊材出現明顯變色現象。
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家田寧博士表示:「過去學界對藍變真菌的地質紀錄幾乎一無所知。直到2022年,南非才首次發現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藍變真菌化石,當時已創下最古老紀錄。」
田寧團隊在中國東北「髫髻山組」地層中,發現儲存完好的1.6億年前真菌菌絲化石。顯微觀察顯示,這些深色菌絲具有當代藍變真菌的典型特徵:會產生導致木材變色的色素沉澱。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些菌絲穿透木材細胞壁時會形成特殊的「穿透釘」結構。研究人員解釋:「當菌絲要突破堅硬的細胞壁時,會自動縮小直徑形成尖細的穿透釘,這種高度特化的構造正是鑑定藍變真菌的關鍵特徵。」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棟博士強調:「這項發現不僅是全球第二例、更是最古老的藍變真菌化石紀錄,將該類真菌起源時間大幅提前,為理解其早期演化提供關鍵證據,同時也開啟了研究侏羅紀時期真菌、植物與昆蟲生態關係的新視窗。」
現生藍變真菌主要依靠小蠹蟲亞科昆蟲傳播孢子,但分子生物學與化石證據都顯示,小蠹蟲亞科最早出現於白堊紀早期。研究團隊推測,侏羅紀時期的藍變真菌應該是由當時盛行的其他蛀木昆蟲擔任傳播媒介。
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5年6月號《國家科學評論》期刊,勢將改寫真菌演化史教科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