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膠原蛋白不穩定性之謎!關鍵就在「分子訂書針」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FU)的物理學家們,終於解開了膠原蛋白長期以來最令人困惑的特性。透過原子力顯微鏡(AFM)的突破性觀察,研究團隊發現第四型膠原蛋白中的半胱胺酸能形成特殊鍵結,就像「分子訂書針」般穩定結構,這項發現為理解結締組織的關鍵特性帶來革命性進展。
膠原蛋白約佔人體蛋白質的20%,是肌腱、骨骼、軟骨和皮膚等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不僅提供支撐力,更為細胞生長搭建重要支架。然而科學家長年困惑:為何在體溫下不穩定的分子,卻能擔負如此重要的結構性角色?解開這個謎團,對於改善脆骨症、埃勒斯-當洛症候群和糖尿病等膠原蛋白相關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
由於傳統光學顯微鏡無法觀測單一膠原分子,博士後研究員Alaa Al-Shaer運用AFM技術,在不同溫度下捕捉膠原蛋白的影像。首席研究員Nancy Forde教授解釋,這種技術就像「用指尖閱讀分子表面的盲文」,能精細感受分子結構變化。
研究發現,穩定的膠原蛋白呈現三股螺旋結構,類似繩索般纏繞;高溫下則解螺旋成隨機線圈。特別的是,第四型膠原蛋白中的半胱胺酸能在股鏈間形成鍵結,猶如分子訂書針,使結構在高溫下保持穩定,並在降溫時自我修復。缺乏這種鍵結的膠原蛋白則容易崩解且無法重組。
更驚人的是,當研究團隊比對其他物種的蛋白質序列資料庫時,發現這種「分子訂書針」機制在包括古老物種在內的多細胞生物中普遍存在。Forde強調:「這顯示半胱胺酸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重要性,如果其他胺基酸也能勝任,我們理應在演化過程中觀察到替代現象。」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首創運用AFM描繪膠原蛋白的溫度敏感性折疊路徑。Forde指出,相較於過往使用短鏈合成肽的研究,AFM技術能更準確反映完整膠原蛋白的複雜序列特性,將有助驗證或挑戰既往發現。
研究團隊正計劃將此技術應用於變異膠原蛋白研究,特別是與疾病和老化相關的型別。Forde興奮表示:「我們期待與SFU理學院的優秀學生們繼續合作,解開更多生命奧秘!」
這項突破性發現不僅解答了膠原蛋白穩定性的百年之謎,更為未來開發相關疾病療法開闢新途徑。想掌握最新科學突破?立即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