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催生「新型季節」?研究揭示地球律動正在改變
地球
07-30
傳統認知中,四季更迭源自地球23.5度軸心傾斜造成的日照變化。這項新研究並非否定此天文現象,而是指出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異常,已使季節的文化意涵與實際體驗逐漸偏離傳統定義。
研究團隊提出需要「觀念轉型」來理解這些新興模式,並歸納出四種當代顯著的「新型季節」:酷暑延長的「超夏季」、轉瞬即逝的「微冬季」、提前報到的「早春」,以及因極端天氣形成的「災害性季節」——例如大西洋颶風季延長、加州野火季幾乎全年無休,乃至東南亞因熱帶泥炭地燃燒形成的「霾害季」。
以東南亞霾害為例,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民眾已將空汙視為年度週期性威脅。這種認知轉變促使各國發展精準的空品預警系統、普及家用空氣清淨裝置,並制定針對性的公共衛生對策,展現適應新型季節的社會韌性。
這篇發表於《環境地理學進展》期刊的論文強調,面對氣候變遷打亂地球原有節奏,我們需要更具彈性的季節框架。研究人員並非主張廢除傳統四季,而是呼籲社會層面重新思考如何定義這個劇烈變動時代的時間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