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會呼吸!全球首創穿戴裝置即時監測健康氣體
醫學
04-25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近期發表全球首款能同時偵測皮膚釋放與吸收氣體的穿戴裝置,這項突破性技術刊登於頂尖期刊《自然》。這款僅2公分大小的輕巧裝置,開創了非接觸式皮膚健康監測新紀元,可應用於追蹤傷口癒合、偵測感染、監測水分狀態,甚至評估環境有害化學物質暴露程度。
這項創新裝置搭載多組感測器,能即時分析溫度、水蒸氣、二氧化碳(CO₂)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等指標。特別的是,其懸浮式設計讓感測艙室與皮膚保持數毫米距離,完全無需接觸即可進行測量,對於監測敏感或受損肌膚格外有利。
共同主持研究的生物電子學權威John A. Rogers教授指出:「傳統汗液分析需藥物刺激汗腺或處於高溫環境,而這項技術能自然捕捉皮膚表面持續釋放的生理訊號。」另一位領導者Guillermo A. Ameer教授強調:「對新生兒、長者、糖尿病患者等脆弱族群來說,這種非侵入式監測將徹底改變臨床照護模式。」
皮膚科專家Amy Paller醫師解釋:「皮膚屏障就像人體防護罩,由緊密交織的蛋白質與脂質構成。透過追蹤氣體變化,我們能精準掌握屏障功能狀態。」傳統檢測儀器笨重且需接觸皮膚,這款穿戴裝置則實現遠距連續監測,甚至能追蹤睡眠期間的皮膚狀態。
技術亮點包括:
• 智慧閥門系統動態調節氣體取樣艙室
• 藍芽即時傳輸資料至行動裝置
• 特別有助糖尿病潰瘍監測,降低截肢風險
• 可評估防蚊液、保養品滲透效率
研究團隊正著手升級裝置功能,計劃新增pH值感測與更具化學選擇性的氣體偵測模組,未來將拓展至器官功能異常早期預警等應用領域。這項技術不僅開創皮膚健康監測新標準,更為個人化醫療照護樹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