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未分類 > 量子真空竟能產生「無中生有」的光束?物理學家突破性模擬揭密

量子真空竟能產生「無中生有」的光束?物理學家突破性模擬揭密

物理學家首度實現即時3D模擬,揭示高能雷射如何改變數子真空——這個曾被認為是「完全空無」的狀態,實際上充滿著量子物理預測的虛擬電子-正子對。令人振奮的是,這些模擬重現了量子物理預測的奇異現象「真空四波混頻」:當三道聚焦雷射的電磁場共同作用時,會使真空中的虛擬粒子對極化,讓光子像撞球般互相碰撞,最終在「從黑暗中誕生光芒」的過程中產生第四道雷射光束。

實驗室中的光子-光子散射示意圖:兩道綠色拍瓦雷射光束與第三道紅色光束在焦點處碰撞,使量子真空極化,進而產生具有獨特方向與顏色的第四道藍色雷射光束,同時遵守動量與能量守恆定律。圖片來源:張子欣(Lily Zhang)。

牛津大學教授彼得·諾瑞斯表示:「這不僅是學術上的獵奇發現,更是邁向實驗驗證量子效應的重要里程碑——這些效應過去大多僅存在於理論層面。」

研究團隊運用升級版OSIRIS模擬軟體套件進行運算,該套件專門模擬雷射光束與物質或電漿的互動作用。

牛津大學博士生張子欣說明:「我們的程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時間解析度3D視窗,讓我們能觀察先前難以觸及的量子真空互動作用。透過將模型應用於三光束散射實驗,我們成功捕捉完整的量子特徵,並深入解析互動作用區域與關鍵時間尺度。」

「在完成嚴謹的模擬基準測試後,我們現在能進一步探索更複雜的情境,包括特殊雷射光束結構與飛躍焦點脈衝。」

這些模型至關重要的價值在於,它們提供實驗設計所需的精確引數,包括真實的雷射形狀與脈衝時序。模擬結果還揭露新發現,例如這些互動作用的即時演化過程,以及光束幾何中細微的不對稱如何影響最終結果。

研究團隊指出,這項工具不僅能協助規劃未來的高能雷射實驗,更有助於搜尋軸子(axions)與微荷粒子等假想粒子——這些都是暗物質的潛在候選者。

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與牛津大學物理學家路易斯·席爾瓦教授強調:「我們在OSIRIS中實現的新運算方法,將大幅協助全球頂尖雷射設施的系列實驗計畫。超高強度雷射、最先進偵測技術與尖端分析模型的結合,正為雷射-物質互動作用開創全新紀元,也將為基礎物理學拓展嶄新視野。」

該團隊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通訊-物理》期刊。

_____

參考文獻:
張子欣等人,2025,《三維半經典量子真空的計算模型》,通訊-物理 8, 224;doi: 10.1038/s42005-025-02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