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卵巢「守護者」:百年謎團終揭密
醫學
04-19
一項最新小鼠研究發現,長期被認為毫無用處的女性生殖系統附屬結構——卵巢網(rete ovarii),實際上可能對卵巢發育與生育能力至關重要。這個馬蹄形的管狀網路靜靜棲息在卵巢下方,自1870年首次被人類發現以來,始終背負著「退化器官」的標籤。
發表於《eLife》期刊的突破性研究顯示,卵巢網不僅具有三種獨特解剖區域,更可能透過荷爾蒙訊號調節卵巢功能。研究團隊運用質譜分析技術,在出生小鼠的卵巢網外側區(EOR)中鑑定出數千種蛋白質,其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IGFBP2)可能參與卵泡發育關鍵過程。
更令人驚奇的是,螢光追蹤實驗證實EOR區域的液體會主動流向卵巢,且卵巢網細胞能表現多種性荷爾蒙受體基因。蘭卡斯特大學解剖學教授亞當·泰勒指出:「卵巢網可能兼具維持卵巢微環境平衡、偵測體液流動及內分泌調節三重功能,就像專屬卵巢的『生物天線』。」
這項發現顛覆了傳統解剖學認知。研究主持人、密西根大學發育生物學家迪拉拉·安巴爾奇強調:「女性生殖系統仍有太多未解之謎,我們連卵巢的基本構造都尚未完全掌握。」團隊下一步將深入探究卵巢網如何響應荷爾蒙變化,以及其分泌蛋白質隨生理狀態的動態調節機制。
泰勒教授認為,這項研究為婦科疾病治療開闢新思路:「任何生殖內分泌系統的結構解析,都可能成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多囊卵巢綜合徵等疾病的關鍵突破口。」隨著科學家逐步解碼這個百年謎團,女性健康照護或許即將迎來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