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1967年驚人貓咪實驗:揭開我們為何不會「夢遊」的科學之謎

1967年驚人貓咪實驗:揭開我們為何不會「夢遊」的科學之謎

1960至70年代,法國神經科學家米歇爾·朱維(Michel Jouvet)在睡眠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位快速動眼期(REM)睡眠研究的先驅,透過一系列創新實驗揭開了大腦如何阻止我們在夢中「行動」的神秘面紗。

在關鍵實驗中,朱維團隊對貓咪的腦幹背側橋腦區域進行精準破壞。研究人員在貓咪頭部安裝腦電圖(EEG)監測裝置,意外觀察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現象——這些貓咪進入REM睡眠時,肌肉竟未如常規般鬆弛。

神經科學家奧斯汀·林博士在《科幻背後的腦科學》中描述:「這些貓咪會像清醒時般四處走動,有些會伸展前爪、搖頭晃腦;更驚人的是,部分貓咪會完全抬起頭部和前肢,呈現搜尋獵物的姿態,甚至有貓咪做出撲抓地板的動作,彷彿正在夢中追捕老鼠。」

這項發現首次證實:腦幹特定區域負責在REM睡眠時抑制肌肉活動。當這個機制被破壞,就會出現「夢中行動」的奇特現象。這解釋了為何人類能夢見攀登高山,卻不會真的從床上摔落——因為大腦的幻想不會牽動實際肢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不僅適用於貓科動物。最新研究顯示,連蜘蛛都可能具有類似REM的睡眠行為,這些八腳小生物說不定也會做夢呢!這項奠基性研究為後世理解睡眠障礙開闢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