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試圖站在天王星上會發生什麼事?揭開冰巨星的致命真相
太陽系中的行星並非都適合進行軟性著陸。以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為例,它們主要由氫和氦構成,試圖站在上面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目前人類最接近的嘗試,就是在任務最終階段將探測器撞向這些氣態巨星——以木星為例,此舉是為了避免其衛星歐羅巴可能受到汙染。
NASA解釋道:「伽利略號探測器進入木星大氣層的位置約在赤道以南1/4度處。若有觀察者在雲頂漂浮,他們會看到探測器以每秒48.2公里(接近每小時10.8萬英里)的驚人速度從地平線上方約22度處衝入。這樣的極速相當於82秒內從洛杉磯飛到紐約。」探測器在抵達任何實質表面前,就已在大氣層中解體,僅傳回約一小時的資料。
那麼冰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呢?能否站在天王星上?與氣態巨行星類似,冰巨星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但還含有其他元素使情況更加複雜。英國開放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高階講師Carole Haswell博士解釋:「由於天王星和海王星被氫氦外殼包圍,很難確切判斷。但天文學家認為它們地函中的水、氨和甲烷都處於極高壓下的流體狀態——嚴格來說並非冰。」
這兩顆行星都沒有可供著陸的固體表面,我們所見的外層都是旋轉的氣體。但若持續深入(畢竟人體密度大於氣體),最終還是會遇到岩石核心。NASA說明:「作為冰巨星,天王星沒有真正的固體表面,整個行星幾乎都是旋轉的流體。雖然太空船無處著陸,但想安全穿越大氣層也不可能——極端的壓力與溫度會摧毀金屬製的太空船。」
簡言之,若試圖登陸天王星或海王星,在抵達岩石核心前,你早已被壓碎成「人體濃湯」。當然,太空機構仍在努力研發能抵達那裡的探測器。歐洲太空總署的Louis Walpot在2023年宣告中指出:「關鍵挑戰在於探測器必須承受極端壓力與溫度,需要高效能熱防護系統才能在大氣層中存活足夠時間。」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更多研究與測試設施的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