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地殼上升:科學家揭示重力變化之謎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的科學家們最近開發出一種更精確的方法,用於測量芬諾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冰後回彈現象。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該地區地殼密度比預期更高,還發現地殼每年上升速度可達一公分。
隨著北歐地區逐漸從冰河時期冰川的重壓下恢復,其地殼正緩慢上升,逐漸高出海平面。KTH的研究團隊利用衛星遙感、地面重力資料以及GPS等衛星定位系統,整合出一套更精確的測量技術,用於預測這種緩慢的地殼上升如何影響地球的重力場。
KTH的研究人員Mohammad Bagherbandi和Lars Sjöberg數十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芬諾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冰後回彈效應。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該地區上地函的密度約為每立方公尺3,546公斤,略高於先前的研究報告。此外,地殼每年上升的速度可能高達一公分。
Bagherbandi表示,這項新技術凸顯了衛星資料在大地測量學中的重要性。大地測量學是一門精確測量地球幾何形狀、空間方向及重力場的科學。他指出,60年前科學家們開始使用地面重力計來建立重力參考系統,並研究與冰後回彈相關的重力變化。而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替代技術來探討這一現象。
這意味著研究人員現在可以建立替代模型,用於比較該地區地殼和重力隨時間變化的情況。Bagherbandi強調,這項發現不僅幫助我們理解冰河時期後地殼的緩慢回彈,還顯示了全球大地測量觀測系統(GGOS)在研究地球運動和重力變化中的重要性。
類似的研究也在美國進行,科學家們正在評估北美地區更大範圍的地殼上升現象。Bagherbandi指出,理解這些變化不僅對大地測量學有價值,還能幫助科學家改進研究地球動力學的工具,並應用於其他領域,如應對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災害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Mohammad Bagherbandi和Lars E. Sjöberg於2024年12月13日發表在《大地測量學期刊》上的論文《關於芬諾斯堪地那維亞地區冰後回彈相關表面重力與高度變化的簡短說明》,DOI: 10.1007/s00190-024-01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