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帝國主義?科技殖民新霸權的崛起與反思
科技記者Karen Hao最新力作《AI帝國》辛辣揭露OpenAI及其執行長Sam Altman如何主導這場人工智慧競賽,同時探討AI產業對社會與環境造成的衝擊。
如果你近年來關注AI領域的爆炸性發展,應該對Karen Hao在《大西洋月刊》、《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深度報導不陌生。這位資深科技記者在其處女作中,以犀利筆觸揭開AI產業弱肉強食的真實面貌,直指這個幾乎不受監管的行業如何肆無忌憚地擴張版圖。
該書詳實記錄了由OpenAI主導的現代AI競賽。這家微軟投資的新創公司,最初以非營利組織自居,標榜要比谷歌等商業巨頭更負責任地發展AI技術,承諾將研究成果開放共享。然而在執行長Sam Altman領導下——Hao將其描繪成一個權力龐大卻道德模糊的爭議人物——OpenAI逐漸背棄初衷,轉向利潤至上的商業模式。
如今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壓倒性優勢,OpenAI不僅違背了當初透明公開的承諾,更不惜曲解倫理規範、壓榨基層員工。但最令人深思的是Hao的質疑:「所謂的美好未來,究竟是為誰打造?」
書中尖銳指出,AI技術本身並非問題根源,真正的癥結在於由OpenAI等少數財閥主導的發展模式——這些企業憑藉雄厚資金與政治影響力,確保監管機構不會過問其運作細節,形成某種「科技特權階級」。
Hao將這種擴張模式比擬為現代版帝國主義:正如殖民者掠奪殖民地資源來壯大自身,科技巨頭也透過剝削邊緣群體來達成目標。從開發中國家的自然資源耗竭,到委內瑞拉、肯亞數據標註工人的血汗勞力,都是AI帝國擴張下的犧牲品。
但Hao並非全然悲觀。她以紐西蘭原住民運用AI復興毛利語的案例,指出AI技術民主化的可能途徑。要實現這個願景,必須從三方面著手:提升公眾AI素養、強化監管透明度,以及鼓勵多元技術路徑的探索。雖然這份改革藍圖尚顯粗略,卻點燃了改變的火種——正如Hao所言,革命的火花正來自我們對社群與人性的堅持,這恰恰是AI最難以理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