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移開啦,龐克薩圖尼費爾:這些鳥兒也能「預測」天氣喔

移開啦,龐克薩圖尼費爾:這些鳥兒也能「預測」天氣喔

首先,咱們先來講個壞訊息——土撥鼠其實並不是很稱職的氣象學家啦。雖然費爾在去年的土撥鼠日時,很明顯地「正確預測」了早春的到來,但那其實算是個異例。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資料,這隻有名的土撥鼠在過去十年的預測,準確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要是突然間,所有用來預測天氣的科技都消失不見了,而咱們還指望費爾來替代的話,可能就會陷入困境囉。相反地,在這種假設的情況下,或許從鳥兒身上找線索會是個更好的起點。

舉例來說,金翅鶯似乎就能感覺到大型風暴即將來臨。2014年時,在田納西山區追蹤這些鳥兒的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在正常遷徙季節之外,飛離了繁殖地——就在一場造成84次龍捲風的致命風暴系統到來的兩天前。

研究團隊負責人亨利·斯特雷比當時表示:「我們知道鳥兒在正常遷徙時能改變路線以避開危險,但在我們的研究之前,還沒有人證實,在遷徙結束、它們建立好繁殖地盤後,為了躲避惡劣天氣,它們會離開。在我們研究中的金翅鶯,為了躲避一場惡劣天氣系統,總共飛行了至少1500公里(932英里)。風暴過後,它們又直接飛回了家。」

研究團隊懷疑,這些鳥兒能聽到風暴系統產生的次聲波——也就是頻率低於20赫茲、人類聽不見的聲音——並把這當作趕快離開的訊號。

或許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洲夜鶇,這是北美洲一種小型的鶇科鳥類,它們的繁殖行為似乎能預測大西洋颶風季的強度。

2019年,鳥類學家克里斯托弗·赫克斯徹進行了一項分析,發現當颶風季比較溫和的年份,美洲夜鶇的繁殖季就會更長。相反地,當颶風季更強烈時,繁殖季就會更短。

事實上,赫克斯徹的研究發現,這些鳥兒在五月和六月的產蛋情況以及最終的窩卵數量,「比起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以及Tropical Storm Risk(TSR)廣為宣傳的早期(八月之前)氣象預測,與隨後的颶風有更強的關聯性」。

美洲夜鶇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目前還不清楚。這位鳥類學家向《奧杜邦》雜誌表示:「不管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反正它們在五月中旬就知道了。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在它們的演化歷程中,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東西來躲避颶風,似乎也很合理。」

對不起啦,費爾,我想從現在起,咱們要指望鳥兒來幫忙預測天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