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極地渦旋異常解密:全球暖化下為何北美寒流更頻繁?

極地渦旋異常解密:全球暖化下為何北美寒流更頻繁?

每當寒流來襲,氣候行動的反對者總會抓住機會,企圖用短暫的區域性低溫來否定全球暖化趨勢。事實上,這些個別事件多半隻是氣候變遷背景下的正常波動。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確實出現了統計上異常的極寒現象。

最新研究證實,這些異常寒流與平流層極地渦旋的擾動密切相關。這個環繞北極的極寒氣流帶,原本像一道天然屏障將冷空氣鎖在北極高空。但當低層大氣的暖空氣向上衝擊,就會引發「平流層突然增溫」(SSW)現象,導致渦旋變形南移,將北極寒潮帶往中緯度地區。

麻省大學羅威爾分校的Laurie Agel博士團隊發現,除了SSW事件外,當渦旋呈現「從東亞延伸到北美西部」的拉伸狀態時,也會觸發寒流。研究特別指出,渦旋上下層的結構差異是引發極寒的關鍵因素:當渦旋偏向加拿大西部會導致P2型寒流,影響美加西北部;而渦旋移向北大西洋則會形成P3型寒流,襲擊北美中東部。

2021年造成德州大停電的世紀寒潮,正是西北部P2型寒流向東擴散的結果。研究顯示,近十年極端冬季天氣的熱點已從密西西比河以東轉移至西部。更令人憂心的是,自2015年以來,P2型寒流日益頻繁,導致美國西北部冬季均溫不升反降。

「氣候變遷絕非單純的全面增溫,」研究團隊強調:「它更意味著極端天氣型態的複雜轉變。」科學家推測,北極海冰消融可能是渦旋不穩定的主因。這預示著在全球暖化程序中,此類冬季寒流將更加常見。

不過這項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也帶來曙光:透過精準掌握渦旋行為模式,將能提升寒流預報能力,讓民眾與基礎設施管理者有更充裕的應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