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讓蚊子「吸血致命」的神奇藥丸!非洲實測:瘧疾感染率大降26%
對抗瘧疾的最新利器,竟是一顆簡單的藥丸?最新研究顯示,每月服用一次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能讓人體血液對蚊子產生致命毒性,使叮咬後的蚊蟲死亡。這項突破性發現為瘧疾防治開啟全新途徑。
由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主導,在肯亞與莫三比克進行的大規模研究「BOHEMIA試驗」證實,大規模施藥可使瘧疾感染率降低26%。這項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特別值得關注,因為即便在已使用蚊帳等傳統防護措施的地區,伊維菌素仍展現顯著效果。
瘧疾至今仍是全球重大公衛威脅,2023年就造成2.63億人感染、59.7萬人死亡。現有防治工具如長效殺蟲蚊帳(LLINs)和室內殘效噴灑(IRS),因蚊蟲產生抗藥性及改變叮咬習性(轉向戶外或蚊帳防護時段外叮咬),效果正持續下降。
伊維菌素原先用於治療河盲症、象皮病等熱帶疾病,研究發現它還能透過獨特機制防治瘧疾:當蚊蟲叮咬服藥者後,藥物成分會致其死亡。這使其成為對抗殺蟲劑抗藥性的新武器。
在肯亞誇萊郡的試驗中,20,000多名5-15歲兒童每月服用400mcg/kg劑量,連續三個月雨季初期施藥,結果顯示感染率較對照組降低26%。值得注意的是,藥物分發效率高的地區效果更顯著。安全性方面僅出現輕微短暫副作用,與過去治療熱帶疾病的經驗一致。
莫三比克莫佩亞地區的試驗雖受氣旋戈姆貝(2022)和霍亂疫情幹擾,卻凸顯社羣參與的重要性。曼希薩健康研究中心主任Francisco Saúte強調:「與衛生部、國家瘧疾控制計畫和地方當局建立信任合作,是推動計畫的關鍵。」
研究還發現意外收穫:用藥社羣的疥瘡、頭蝨和床蝨顯著減少。BOHEMIA計畫共同負責人Carlos Chaccour指出:「伊維菌素不僅能補充現有防治措施,未來更可能成為消除瘧疾的重要工具。」
世界衛生組織病媒控制諮詢小組已審查該研究成果,建議納入國家瘧疾防治計畫評估。ISGlobal瘧疾消除計畫主任Regina Rabinovich總結:「這項研究可能重塑瘧疾防治前景,特別是在現有工具失效的流行地區。」
這項創新策略利用已知安全藥物,透過全新作用機制,為對抗瘧疾提供強而有力的補充方案。隨著後續研究推進,伊維菌素可望在全球瘧疾防治戰役中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