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亞洲獨角獸:科學家揭開瀕危「索拉羚」的基因之謎
生物
05-26
被譽為「亞洲獨角獸」的索拉羚,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1992年才被科學界正式發現,當時就已列為極危物種。如今,即使最樂觀估計,野外存活數量可能不到100隻,甚至可能已經滅絕。最新基因研究卻帶來一線曙光——科學家首度破解這種稀有生物的完整基因組,發現兩個具有互補基因多樣性的族群。
這項由丹麥、越南等多國學者合作的研究,發表在頂尖期刊《細胞》上。團隊從獵戶家中收集的索拉羚殘骸中,成功定序出26個完整基因組。令人驚訝的是,分析顯示索拉羚在5,000至20,000年前就分化成兩個基因差異顯著的族群,且各自流失的基因片段恰好能互相彌補。
「這項發現至關重要,」研究主要作者Genís Garcia Erill解釋:「如果能在保育計畫中混育兩個族群,就能重建更完整的基因庫。」電腦模擬顯示,若能找到至少12隻個體(最好來自不同族群)進行圈養繁殖,物種就有機會長期存續。
但最大的挑戰在於:索拉羚棲息在越南與寮國交界的安南山脈深處,地形險峻難及。自2013年最後一次被相機陷阱捕捉後,再無確切目擊紀錄。「我們現有的技術工具更完善了,」越南國立大學的共同作者Minh Duc Le表示:「現在已知完整基因組,就能更精準從環境DNA或水蛭血液中偵測蛛絲馬跡。」
即使最壞情況發生,這項研究仍具深遠意義。資深作者Rasmus Heller指出:「若未來要透過基因復活技術讓索拉羚『重生』,這些基因資料將是關鍵藍圖。」不過他也坦言:「自從1990年代開始搜尋,難度只增不減。雖然不敢過度樂觀,但我衷心希望牠們仍躲藏在某處霧林中。」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揭開亞洲獨角獸的演化史,更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寫下新頁。當科技遇上神話,或許我們真能改寫滅絕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