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何有些人比他人更容易改變?揭開人格穩定的秘密

為何有些人比他人更容易改變?揭開人格穩定的秘密

你是否曾經感覺身邊的重要人物,例如你的摯友,似乎開始變得完全不同?與此同時,你可能也面臨相反的問題——無論你多麼努力,似乎總是無法擺脫舊習慣,難以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兩種現實——有些人似乎徹底改變了自己,而有些人卻無法做出任何改變——如何並存?

當你思考自己或他人是否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時,實際上你在考慮的是「人格」,即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你的摯友似乎經歷了深刻的人格轉變,而你的人格卻似乎一成不變。這種鮮明的對比呼應了心理學中一場持續已久的辯論。長期以來,心理學家認為人格在我們的一生中是固定不變的。然而,這一觀點已被推翻——儘管人格相對穩定,但它絕非不可改變。

通常,大多數的人格變化發生在年輕和老年時期,而中年則被視為最穩定的階段。人格的變化可能由自然老化過程或外部因素的影響所驅動,例如重大生活事件和日常與他人的互動。

在所謂的「五大性格特質」中,每個特質都有其平均變化趨勢——例如,隨著年齡增長,親和性通常會增加,而神經質則會減少。然而,個體之間的變化方式也存在差異。例如,儘管大多數人的親和性會增加,但有些人可能保持穩定,甚至有些人可能會減少。這種平均趨勢與個體差異的混合模式適用於所有五大特質(包括外向性、盡責性和開放性)。

另一種思考方式是考慮人們在整個性格剖面(即五大特質的綜合反映)上的變化。如果單一特質的穩定性存在個體差異,那麼整個性格剖面的穩定性是否也存在差異?在我們最近的研究中,我和同事Joshua Jackson發現,有些人的性格剖面確實比其他人的更為穩定——這表明穩定性本身可能是一種性格特質。也就是說,你可能在回答五大特質問卷時表現出高度的穩定性,而你的摯友則可能在分數上頻繁變化,表現出較低的穩定性。

長期職業、伴侶和居住環境可以透過讓人們更「成為自己」來增加其人格穩定性。我們透過分析超過20,000人的重複性格測試分數,發現人們在初始的剖面穩定性上存在差異:有些人的剖面相關性低至0.30(表明穩定性低,變化較大),而有些人則高達0.80(表明穩定性高,變化較少)。更重要的是,隨著研究的進行,這些個體差異持續存在。我們發現,在超過十年的時間裡,人們保持了自己典型的剖面一致性——總體而言,性格穩定的人傾向於保持穩定,而性格不穩定的人則傾向於保持不穩定。人格特質的穩定性本身似乎就是一種特質!這或許可以解釋你朋友的人格變化與你自己的僵化之間的對比。

為什麼有些人的性格比其他人的更穩定?過去的研究揭示了三個影響人格穩定性的過程:發展常數(如遺傳或生物因素及早期生活經驗)、環境因素(如長期職業、伴侶和居住環境),以及隨機因素(如意外生活變故)。我們的研究表明,人們通常會保持其個人典型的穩定性水平,這可能歸因於發展常數的強烈影響。在極少數情況下,個體的性格一致性發生變化,這可能反映了環境或隨機因素的影響。

人格穩定性的特質對你的生活以及你如何看待自己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你是一個性格穩定的人,這可能意味著你不太容易改變自己。儘管這並不排除改變的可能性,但你的性格對外部影響具有較強的抵抗力。你可能已經經歷了某些成熟的里程碑(如畢業、開始職業生涯、找到長期伴侶),這些通常會改變人格,但卻沒有改變你。積極的一面是,周圍的人可能已經習慣了你的行為模式,並依賴於對你的熟悉感。然而,這也可能意味著你在嘗試改變或重塑自己時會遇到困難,因為你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持久且難以改變。

如果你的人格穩定性較低,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會對你的善變感到困惑,這也可能影響你對自我一致性的感知。然而,樂觀地看,這也表明你有能力改變,包括變得更好。

人格穩定性的特質還影響你如何看待和與你認識的人互動。你可以毫無疑問地描述他們性格的各個方面——例如,一個朋友是否經常遲到、是否有情緒波動、是否喜歡成為社交場合的焦點。這些特徵中,有些你可能視為他們的核心品質。我們的研究表明,你可以將他們的性格穩定性視為一種獨特的特質,而不是將其行為模式視為無法改變的缺陷。

儘管高度穩定或不穩定可能看起來不是最適應的,但好訊息是,像許多其他心理特質一樣,大多數人的穩定性水平處於中間值。這種相對穩定但仍具有一定可塑性的性格系統意味著,你不僅能夠自然地經歷人格變化,還能與親近的人保持某種穩定的「自我感」。此外,如果你希望重塑某些品質,你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發揮。

總體而言,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已經進入大眾視野。人格特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誰不想更多地瞭解自己為何如此,以及如何最好地標籤和描述這些特質?我認為,在公眾對人格的認知中,除了主要特質外,人格一致性也是一個值得加入的重要概念。從實際應用到日常社互動動,人格一致性這一特質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本文由Aeon+Psyche獲得約翰·坦普爾頓基金會的支援而完成。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並不一定反映基金會的觀點。Aeon+Psyche的資助者不參與編輯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