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紀洪災全解析:氣候變遷下的生存指南
7月17日清晨,強降雨橫掃美國全境並向墨西哥灣推進。從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GOES)東、西衛星拍攝的合成影像中,我們清楚看見這場氣象災難的規模。事實上,類似極端降雨已在七月初造成全國性大規模淹水。
今年七月,異常猛烈的暴雨在美國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與傷亡。光是上半個月,德州中部就因破紀錄降雨導致河流潰堤,至少130人喪生。新墨西哥州遭野火肆虐的地區爆發山洪,紐約市地鐵站更成了水鄉澤國。紐澤西道路瞬間變成急流,有兩人連人帶車被沖走不幸罹難。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更在熱帶低氣壓影響下,單日降雨量高達30公分,造成至少6人死亡。
正當熱帶風暴逼近墨西哥灣沿岸,德州與中西部仍持續遭受暴雨侵襲,當地隨時可能爆發更嚴重的突發性洪水。在這波災情中,美國商務部已宣布無限期暫停「阿特拉斯15號計畫」,這項即將完成的大型數據集,原本要用來更新陳舊的全國降雨資料,以評估氣候變遷對極端降雨頻率與風險的影響。
這種極端天氣不僅衝擊美國。墨西哥、巴基斯坦與奈及利亞近期也遭遇毀滅性洪災。種種跡象顯示,這種異常潮濕的天氣型態短期內不會緩解。
氣候變遷是關鍵推手
亞利桑那大學海洋學家Joellen Russell指出,大氣與海洋持續暖化是問題根源。全球每升溫1°C,大氣含水量就會增加6%。這直接導致美國東北部極端降雨事件在1958-2021年間暴增近60%。
Russell強調:「這不是單純的天氣現象,而是氣候變遷的具體展現。」暴雨持續時間延長、強度增加,就像2017年遲遲不走的哈維颶風。雖然地形會影響洪水爆發速度(例如德州丘陵地區的陡峭岩坡),但關鍵在於「短時間過量降雨」這個根本因素。
海洋暖化的致命影響
大氣中日益增厚的二氧化碳就像毛毯般阻擋熱量散逸。驚人的是,這些熱量有93%被海洋吸收,僅3%留在大氣中。墨西哥灣異常升溫近2°C,深達數百公尺的海水都持續釋放水氣,為陸地暴雨提供源源不絕的「彈藥」。
防災準備刻不容緩
Russell提出具體建議:
1. 務必開啟地方政府氣象警報,確認手機能接收緊急通知
2. 查詢住家或露營區的淹水潛勢,規劃最佳避難路線
3. 準備緊急避難包,預先與家人討論失散時的集合地點
4. 同時訂閱國家氣象局與民間氣象單位的預警服務
專家更呼籲重新檢討「百年洪水」的評估標準,現有基礎建設已無法承受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衝擊。唯有加強氣象預報與防洪投資,才能因應這個「更狂野、更潮濕、更溫暖」的新時代。